《六韬》词汇整理的训诂价值
2025年08月10日
第七章 《六韬》词汇整理的训诂价值
西夏文译本《六韬》是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编号инв.No.139、140、141、142、768、769、770。1993年,中俄合作整理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献系列,西夏文译本《六韬》得以问世,具体内容可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1]一书。聂鸿音介绍,俄国所藏的这个本子已经严重残缺,今共有26叶,若不计重复,仅得18个整叶和4个半叶,所幸叶面保存基本完好,字迹也很清晰。与今本《六韬》六卷不同,西夏文译本《六韬》分卷上、卷中、卷下三卷,上卷包括文韬第一、武韬第二;中卷包括龙韬第三、虎韬第四;下卷包括豹韬第五、犬韬第六。西夏文译本《六韬》先后有聂鸿音、林英津、宋璐璐、贾常业[2]等学者做过解读与研究。本章我们拟参照贾常业所译西夏文译本《六韬》的内容,从体例、文字等方面与今本[3]、引文本、银雀山汉简[4]、敦煌本[5]、平津馆本等各版《六韬》做比较分析,试找出其中的差异,以校正今本之误,整理异文情况,解决“疑难词汇”方面的训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