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的特点

二、网络攻击的特点

网络攻击具有高技术性、隐蔽性强、瞬时攻击、打击目标广泛、易实施、后果严重等特点[47,48]

高技术性[48]。网络攻击行为者一般具有超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攻击手段往往使用最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并经过周密策划和精心设计,打击瞬间实施,难于防备。

极强的隐蔽性[48]。网络攻击的隐蔽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攻击的潜伏期,在此期间的筹备行动往往毫无征兆,这与网络空间不存在地理界限、攻击来源往往难于追踪、攻击行为没有特定的表征密切相关。

瞬时攻击[48]。网络攻击只需借助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平台进行操作,瞬时实现打击,难于防备。

打击目标广泛[48]。网络技术不但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而且更广泛地用于经济生活中,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运营,到金融和银行业的市场操作,再到物流和运输系统的管理等。可以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其目标都有遭受攻击的可能。

易实施[48]。网络空间的“无国界性”,为攻击者攻击任何目标提供了方便;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易攻难守;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又为攻击系统提供了路径;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发展,使攻击更易实施。

后果严重。网络攻击造成的威胁主要针对信息或情报系统[48]。例如,2007年4月,爱沙尼亚遭到不明来源的大规模网络攻击,整个经济和社会秩序完全瘫痪;2008年8月8日,当俄罗斯军队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开始之后,通过网络攻击,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7];2014年年初,乌克兰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危机期间,国际黑客活动频繁,北约多个网站被乌克兰黑客组织攻破[48]。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系统之类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也暴露于网络威胁之中。网络攻击不只是盗窃情报或对目标网络的摧毁,而将造成基础设施较大规模的瘫痪。更有甚者,能够利用网络攻击核设施控制系统以达到战略目的。例如,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受代号为“震网”(Stuxnet)的蠕虫病毒攻击[47]。可见,网络空间不但关乎国家情报安全,也将越来越与国计民生和国土安全相联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