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他者”的对照过程是差异性身份特征生成的前提
在面对自然、社会环境改变时,族群会采取相应的调适手段以适应新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成员们对于族群身份及认同的建构便也随之完成。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社会环境及结构的改变后,虽然身份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但回冷寨的人们所持有的克木人身份及对身份的认同并未随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改变。这是因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傣族群/傣族依然是与回冷寨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他者”,克木人身份内涵中在社会变迁中得到保留的、属于“原生纽带”的文化特征依旧在与傣族群/傣族的对照中强调着克木人身份的差异属性。地方社会中傣族群的稳定存在也让回冷寨的人们为获取特定利益而需要对身份内涵进行建构时以傣族群/傣族为对照对象,结果便是克木人身份得到保留,以特定利益为取向的身份内涵扩展也随之发生,而且新的克木人身份内涵只有在同傣族群/傣族对照时才表现出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