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检验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不但取决于实验室良好的质量控制,也取决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和对结果的正确评价,取决于检验标本的准确、及时的采集及临床医生、检验医生及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始于来自临床医师的申请,止于检验分析程序启动,习惯上称为分析前阶段或检验前过程,其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递。

这一阶段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师用于患者诊断、治疗时的有效性、可靠性。也就是说,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是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

所以,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检验信息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检验信息的不正确、不可靠,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对临床诊治产生误导,延误对患者及时治疗。

一、实验分析前需注意的常见影响因素

实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有多方面的,其中涉及到患者需要了解的主要是患者准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患者准备是要减少患者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和前提要求。

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的患者有不同的参考区间,这是固定因素,不是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的主要因素。患者情绪、运动、生理节律性变化等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等外源性的因素以及采血时的体位、止血带绑扎时间等可变因素更应该受到关注。尤其需要主要关注下列常见影响因素:

(一)紧张与情绪激动: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项目增高,不利于样本采集。

(二)剧烈运动:运动可使血中部分酶类、白蛋白、糖、钾、钠、钙等成分发生变化,如运动后ALB会明显降低,劳累或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会使白细胞的增高等。

(三)采血体位:不同体位采血可以对血清部分酶类、免疫球蛋白、血常规以及离子测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采取坐位采血。

(四)饮食影响:进餐后血糖血脂都会升高,若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还可引起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增高。由于进入肠内的碱性磷酸酶(ALP)量增多,ALP活性在摄食2小时后会达到高峰。实际上进餐后采集的血样可影响到许多检测项目的准确性,甚至饮用咖啡或吸烟都对一些检测项目产生影响。

由于人们饮食的多样性,消化、吸收及代谢等生理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通常建议早晨空腹采血。但空腹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空腹时间过长,患者处于饥饿时间久,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空腹一般指进食后12小时。

(五)药物影响: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检验项目结果增高或降低,故患者在检验前应尽量停服对试验有干扰的药物。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减低;口服避孕药物可影响脂质代谢,可使转氨酶升高等。

(六)标本溶血:引起溶血的原因有血管内溶血(如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抽吸用力过猛、抗凝剂使用不当或与抗凝剂混合时过度振荡、注射器或盛血容器含水、容器污染、全血放置时间过长、全血突然冷却或受热、抽血时产生的气泡注入试管、离心力过大等。因血液中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如K+及某些酶类(如LDH、AST、ALT、HBDH)等;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如TBIL、DBIL、TC)等检查,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避免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对结果分析比色时吸光度的干扰以及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等。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并影响电泳和层析。

(八)其他影响因素:医疗原因如经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值有不同程度升高。疾病导致的血液成分干扰,如胆红素会导致ALB测定结果下降,未结合胆红素会导致AST活性下降。

二、标本分析前的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和运输主要由医护人员完成,但在此过程中,有些内容需要患者给予注意。下面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以及标本运输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做一说明。

(一)标本采集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为采集到高质量的检测标本,应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最佳采样时间

血液标本原则上早晨空腹采血。有昼夜节律的项目,如ACTH等应遵医嘱在规定时间采血。特殊情况下应及时采血,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应尽快采血。微丝蚴检查晚上22时至次日凌晨2时患者静息时采血可增加检出率。尿常规宜采取晨尿,由于肾脏浓缩功能,易发现病理成分。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标本等。

2.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如大便检查应取黏液、脓血部分;痰液检查应咳深部痰,并注意防止唾液混入,取样时尽量采集异常部分;血常规尽量采用静脉血,若采集末梢血应尽量避免混入组织液;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渗入;输液患者在输液完毕至少1小时后方可采血,避免边输液边采血,严禁在输液时从输液侧采血。

3.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

(1)抗凝剂、防腐剂的正确应用。

(2)防止标本溶血及标本容器被污染。

(3)容器洁净度或无菌程度:如24小时或12小时尿中某些成分分析需加防腐剂,而细菌培养的容器绝对不能有防腐剂;微量元素测定对容器洁净度要求远高于其他检测。

(4)防止边输液边采血,更要禁止在输液同侧采血。

(5)注意采集标本运送间隔时间及运送条件。血液标本由于血细胞的代谢、气体交换及物质转移等因素,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易使血细胞内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有些检测项目的标本(如血气分析)应立即送检。尿液标本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也会造成GLU降解等影响分析的客观性。

4.检测标本唯一性问题

如果使用条形码,标本容器的标签条形码内容应注明送检科室、病床号及患者姓名,患者ID、检查项目、采样时间等内容。手贴标签还要防止标签贴错。

(二)标本传递输送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运送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对样本的影响,有时要避光(如阳光直射下血中胆红素会分解),当要求有温度限定时,应确保样品在运送途中置于适合的容器内。

2.保证标本运送途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动、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唯一标识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水分蒸发等。

3.保证运送的及时性:由于血细胞的代谢、气体交换及物质转移等因素,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易使血细胞内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有些检测项目的标本(如血气分析)应立即送检。

(三)常见类型血液标本采集和送检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检查前3天停用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量一般控制在250~300g)。试验前1天晚上餐后不再进食,空腹过夜(8~14小时)。

2.心肌酶谱、糖代谢检测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特别是糖及其代谢产物标本,不能等不同时间点的标本都采集后一起送检。

3.乳酸检测

检测前3天,待检者不要做剧烈运动。抽取标本前应禁食12小时。抽取标本时,应在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后2小时进行,并不可用力握拳。

4.17-酮类固醇、17-羟类固醇、香草扁桃酸(VMA)检测

标本采集前3天,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停食巧克力、咖啡、香蕉、柠檬、杏仁含有儿茶酚胺类的食物,避免结果假性升高;还应停服带色素的药物,如金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以及安乐神、安乃近、冬眠灵、降压灵、普鲁卡酰胺、维生素B2、激素和中草药,以减少干扰。

5.HLA分型检测

受检者在做此项目前一周内应无输血史;受体采血前3天内不能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采血前48小时内不得做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指诊和穿刺、灌肠、直肠指诊和直肠内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等,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7.甲状腺功能检测

抽血时用酒精消毒即可,不能用碘酒或碘伏消毒。

8.微量元素检测

标本采集前患者应处于静息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9.妇科激素检测

采血前建议静坐30分钟。标本采集前需停用类固醇药、甲状腺素、ACTH、雌激素或性腺激素治疗,否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患者和医生应准确把握抽血检查时所处月经周期的时段,以便确切地解释检验结果。

10.血液流变学检测标本采集和送检

患者处于静息状态,采集前空腹12小时以上,前1天晚上低脂肪饮食,在采血前3天停用具有溶栓抗凝作用和降脂的药物等,女性避开月经期。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禁止在输液手臂同侧采集血液,抽血时宜取坐位肘部静脉采血。采血后立即送检并检测,最好在4小时内完成,若存放于4℃冰箱可延长至12小时。血样不宜在0℃以下存放,因为在冷冻条件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

11.急性心肌损伤检测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肌红蛋白(Myo)、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检测的敏感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应准确把握抽血时间。对于胸痛发作4小时以内的患者首先测定Myo水平;4小时后应同时检测心梗三项。

12.疟疾(间日疟及三日疟)检测

患者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较好,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开始时采血为宜。怀疑疟疾的患者一次检查阴性应多次复查,必要时骨髓涂片检查虫。采集的静脉血标本应尽快送检,标本应及时制成血膜片。血膜片可于室温中保存,但应尽早检查。

13.微丝蚴标本采集

采血的时间以晚上22时至次日凌晨2时患者静息时为宜。如夜间采血确有困难的可采用诱出法,即在白天口服海群生2~6mg/Kg(体重),15~30分钟后采集血液。可采用试管浓集法:取含有0.4ml枸橼酸钠的真空试管(黑色盖子),采集静脉血2ml,注入试管中,立即轻轻颠倒混匀6~8次,防止标本凝固。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并及时制成血膜片尽快检查。

14.血气分析采集

采取标本后,针头用橡皮封闭,隔绝空气。立即搓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并在短时间内测定。如确实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标本保存于冰水或4℃冰箱中,但不得用冰块保存,以免红细胞破坏而溶血。送检过程中要防止针头橡皮脱落,而造成空气直接进入注射器。如有不慎脱落,必须如实向检验人员说明情况,并告知临床医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

(四)常用体液样本采集和送检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尿液分析

(1)尿常规(尿沉渣、尿液分析)标本

患者留取标本前24小时注意避免维生素C等药物、深色素食物的摄入。留尿前禁服磺胺类药物,禁止加甲醛等防腐剂。患者应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防止粪便、清洁剂、粉剂、油类及有色物质等污染尿液。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如果留取随机尿,应取中段尿,留尿量不少于5ml。尿标本2小时内送检,应避免强光照射。

(2)尿三杯试验

取尿杯3个,标明1、2、3。于清晨第一次排尿时,分为三段排出于3个尿杯,每杯不少于5ml,第一杯留取最前段部分尿液,中段大部分排于第二杯,第三杯尽量留取最后段部分尿液。如果是急诊检查,可随时如上述方法留取标本。注意尿液要一次性排出,中间不可间断,留尿后立即送检。

(3)尿妊娠试验检测

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也可随时留尿检查。

(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留取标本前患者按常规尿检准备。准备一容量较大、洁净、无污染的干燥尿容器,加入5ml甲苯作为防腐剂。具体步骤:①在收集标本的第1天(如早晨8:00),患者排空膀胱中的尿液(弃去不要)。此后,连续收集24小时的尿液于含防腐剂的容器中。②在结束收集标本的第2天(如早晨8:00),患者排空膀胱中的尿液,收集于盛尿容器内。③准确测量并记录总尿量。④充分混匀全部尿液,取出约5ml尿液于常规尿试管中,贴上标识立即送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4小时留尿完毕后,须将全部标本混匀,记录尿量,再取出约5ml检测标本。总尿量测量应准确。

(5)尿红细胞位相检测

留取标本前患者按常规尿检准备。留取早晨第一次尿的中段尿(晨尿)5ml于洁净容器中,必要时清洗外阴再留尿。低温或冷藏保存,及时送检。注意留样之前不要大量喝水。B超检查以后的尿液不能用。保证尿样不受污染,如女性宜避开经期。

(6)尿渗透压检测

尿液标本留取前一天晚21:00后禁食禁水,并留取中段尿。

2.大便常规检测

必须使用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容器留取,禁止用棉拭子、纸巾、纸盒等吸水性物品留取或存放。应尽量选取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必须从表面、深处和粪端多处获取标本。检查蛲虫卵时,需用软黏透明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拭取标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必须立即送检。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迅速送检,立即检查。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

3.精液常规检测

检查前禁欲(性生活、手淫及遗精)3~7天,已明确精子形成低下时,可禁欲7天后再采取标本;留取标本前排净尿液,必要时清洗外阴部。用手淫法或其他方法,将一次射出的全部精液收入洁净、干燥的加盖容器内。不能用收集于避孕套中的精液作检查。标本送检时需正确注明采样时间。30分钟内保温送检。精液常规检查若出现一次异常结果,应隔1周后再复查,连续检查2次至数次,两次之间间隔应大于7天,不能仅凭一次检查结果作出判断。

4.前列腺液检测

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以免蒸发变干影响检查结果。

分析前标本的正确留取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至关重要。上述为临床常见分析检测前的影响因素及标本准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关微生物检测等其他类型标本分析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各章节中另有叙述。

(王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