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人感染病原体后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因而检测抗体不仅可用于现症诊断,还是疾病追溯性调查的一种方法。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一)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验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为肝炎病毒,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除HBV为双链DNA病毒外,其余均为单链RNA病毒。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以HAV、HBV、HCV的感染更为突出。因此,准确、快速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img40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验报告单

1.甲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检验(HAV)

你了解吗?

甲型肝炎病毒(HAV)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体内,HAV主要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

正常波动变化

抗甲肝抗体lgM(抗HAV-lgM):阴性;

抗甲肝抗体lgG(抗HAV-lgG):阴性(ELISA法);

HAV-RNA定性:阴性(RT-PCR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血液中抗HAV-lgM型抗体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3个月后滴度下降,6个月后不易检出。抗HAV-lgM型抗体阳性,表示急性HAV感染早期,为甲肝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抗HAV-lgG出现较抗HAV-lgM稍晚,几乎可终身存在。抗HAV-lgG型抗体阳性,表示过去曾受过HAV感染,但体内已无HA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用于甲肝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示有既往感染史。

检验患者血清中HAV-RNA,灵敏度高,能检出极少量的甲肝病毒,进一步实现了甲肝的早期诊断。

2.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亦可由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正常波动变化

(1)乙肝五项指标检验(ELISA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阴性或阳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或抗-HBe):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G(HBcAb-IgG或抗HBc-IgG):阴性。

(2)乙肝五项指标定量检验

【正常波动变化】(电化学发光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S/CO<1.0;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S/CO<1.0或>10.0(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S/CO<1.0;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S/CO>1.0;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G(HBcAb-IgG):S/CO>1.0。

【临床意义】比定性更加准确,主要应用于诊断以及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也可用于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判断。

(3)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检验(HBcAb-IgM或抗HBc-IgM)

【正常波动变化】HBcAb-IgM或抗HBc-IgM:阴性 (ELISA法)。

【临床意义】HBcAb-IgM是机体感染HBV后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是乙肝近期感染指标,在肝炎的急性期滴度高,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并提示患者血液有传染性。IgM转阴,预示乙型肝炎逐渐恢复;IgM阳转,预示乙型肝炎复发;HBcAb-IgM阳性还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HBV感染窗口期,HBcAb-IgM是唯一能检出的血清标志物,对急性肝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4)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性和定量检验。

【正常波动变化】HBV-DNA定性(PCR法或斑点杂交试验):阴性;

荧光定量PCR法:HBV-DNA<103拷贝/ml。

【临床意义】血液中HBV-DNA的存在是HBV感染最直接、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指标。

①HBV-DNA阳性:表明HBV复制及有传染性,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靠诊断指标。当机体感染HBV时,在外周血中HBV-DNA的出现要早于血清学抗原抗体指标,并且只有HBV-DNA存在才会引起感染。因此,使用极为灵敏、特异的PCR方法检测HBV-DNA可为急性HBV感染提供直接证据。

②HBV-DNA检测结果与血清免疫学结果的综合评价:

a.与HBsAg检测结果的关系:一般来说HBsAg阳性,HBV-DNA测定常常阳性,但偶尔会遇到HB-sAg阴性、HBV-DNA阳性。其原因可能是因为HBsAgELISA测定敏感性低,对极低浓度的HBsAg测不出,而PCR具极高的灵敏度,HBV-DNA含量即使很低也可检测出来。或在HBV感染早期,此时所有乙肝免疫标志物尚未产生。

b.与抗-HBs的关系:HBV感染恢复期,抗-HBs阳性,血清HBV-DNA检测一般为阴性,但少部分亦可为阳性,特别是肝组织HBV-DNA测定阳性率仍很高,说明HBV还没有从肝脏中完全清除掉。只有HBV-DNA测定阴性才是病毒消除的明确指标。

c.与HBeAg、抗-HBe和抗-HBc的关系:HBeAg阳性,HBV-DNA检测几乎全为阳性;HBeAg阴性而抗-HBe和抗-HBc阳性者,仅表明病毒复制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仍可高达80%。因此,HBV-DNA检测是评价HBV传染性的最可靠方法。

③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疗效评价:使用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血中HBV-DNA的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可以判断相应药物的疗效,从而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经治疗后若HBV-DNA阴转,说明疗效显著。

④筛查献血员,防止乙肝病毒输血后感染。

⑤监测血制品的传染性、乙肿疫苗的安全性。

(5)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蛋白与抗-前S1抗体检验。

前S1蛋白是HBV外膜蛋白的成分,其第21~47位氨基酸为肝细胞膜的受体。HBV可通过这一受体黏附至肝细胞膜上,从而侵入肝细胞。抗-前S1抗体是针对前S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正常波动变化】前S1蛋白:阴性。

【临床意义】

①前S1蛋白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②前S1抗体是HBV的中和抗体,能阻止HBV入侵肝细胞,抗-前S1抗体较早出现提示预后良好。抗-前S1抗体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恢复早期,常表示HBV正在或已经被清除,是观察乙肝病情、了解预后及乙肝疫苗接种后是否有效的指标。

(6)乙型肝炎病毒前S2(PreS2)蛋白与抗-前S2抗体检验

前S2蛋白也是HBV外膜蛋白成分,其N端109~133位氨基酸为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可与PHSA结合。人肝细胞膜上也有PHSA-R,也可与PHSA结合,故HBV可通过病毒受体-PHSA-肝细胞膜受体方式黏附到肝细胞膜上,从而侵入肝细胞,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的主要结构组分之一。抗-前S2抗体是针对前S2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正常波动变化】前S2蛋白:阴性。

【临床意义】

①前S2蛋白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若长期存在患者血清中,提示转为慢性。

②抗-前S2抗体是HBV的中和抗体,能阻止HBV入侵肝细胞,患者体内出现此种抗体,表明病情好转,趋向痊愈。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前S2抗体对观察乙肝的预后,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抗-前S2抗体较早出现提示预后良好。

(7)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结果判断】A型、B型、C型、D型、E型、F型、G型、H型

【临床意义】HBV基因型分型与肝炎疾病的关系、预后以及与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疗效相关。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HBsAg主要在感染HBV 1~2个月后在血清中出现,可维持数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HBsAg阳性表示肝脏中有HBV,虽然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被用来作为感染HBV的标志之一,但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和病情预后。

HBsAg阳性见于:a.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b.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c.慢性HBsAg携带者。HBsAg也可从许多乙肝患者体液和分泌物中测出,如唾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

但在HBV感染窗口期,HBsAg可阴性,而此时抗HBcAb-IgM、HBV-DNA等其他指标则可阳性。

(2)HBsAb是机体针对HBsAg产生的中和抗体,是乙肝血清标志物中唯一的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它一般在HBsAg转阴后出现,是疾病恢复的开始,抗体可持续多年,其滴度与特异性保护作用相平行。

HBsAb阳性:a.提示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体内已产生保护性抗体,而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b.接种过乙肝疫苗后(—般只出现抗-HBs单项阳性)或注射过HBsAb免疫球蛋白者。

(3)HBeAg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间接指标,说明病毒复制活跃,感染性强,是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阳性可见于急、慢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HBeAg阳性:a.表明乙肝处于活动期,常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检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b.HBeAg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易转变为慢性肝炎;c.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妇可将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4)HBeAb是HBeAg的对应抗体,但它不是中和抗体(即保护性抗体),出现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持续时间较长。它的出现表示传染性相对降低,但并非无传染性,是一种低传染、弱复制状态。HBeAb和HbeAg除在转换过程中,一般不会同时阳性,HBeAb阳转,HBeAg即消失。

HBeAb阳性:a.多见于HBeAg转阴的患者,意味着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b.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HBeAb,乙肝急性期即出现HBeAb者,易进展为慢性肝炎。

(5)HBcAb-IgG不是保护性抗体,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若阳性表明曾有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疾病处于恢复期。HBcAb-IgG在机体感染HBV后1个月左右开始升高,在体内持续时间长,可数十年甚至终身,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并且几乎所有的个体均能产生HBcAb,所以常用于乙肝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常见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及其意义

img41

3.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之一。丙型肝炎病情虽较乙型肝炎轻,但更易转为慢性。

正常波动变化

抗丙肝抗体(抗HCV):阴性(ELISA法);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阴性(ELISA法);

HCV-RNA定性(RT-PCR法):阴性;

荧光定量PCR法:HCV-RNA<103拷贝/ml。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亚型:Ⅰa亚型、Ⅰb亚型、Ⅰc亚型、Ⅱa亚型、Ⅱb亚型、Ⅱc亚型、Ⅲa亚型、Ⅲb亚型、Ⅵa亚型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抗HCV是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是诊断HCV感染的重要依据。

(2)抗HCVIgM阳性:a.表明HCV近期感染,常见于急性HCV感染,是诊断丙肝的早期敏感指标,持续阳性常可作为转为慢性肝炎的指标;b.是HCV活动的指标,在慢性HCV感染时,若抗HCVIgM阳性只表示病变活动,常伴有ALT升高;c.提示病毒持续存在并有复制,是判断HCV传染性的指标。

(3)抗HCVIgG出现晚于抗HCVIgM,阳性表明体内已有HCV感染,但不能作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由于实验试剂的限制、患者免疫力的差异,在疾病早期抗HCVIg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必要时行HCV-RNA的检测。在慢性期、持续感染或丙肝恢复期,抗HCVIgG多为阳性。

(4)血液中HCV-RNA的存在是HCV感染最直接、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指标。HCV-RNA阳性,有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示HC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CV-RNA和抗-HCV同时阳性,提示活动性感染;HCV-RNA阴转,提示复制受抑,预后较好;HCV-RNA阴性而抗HC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HCV-RNA检测有助于发现抗HCV阴性期的急慢性肝炎,尤其对抗HCV低滴度反应患者更有意义。

HCV-RNA定量检测,可连续观察HCV-RNA的动态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监测干扰素等药物的疗效以及检测血制品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5)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可提高丙肝病毒检出率、减少丙肝抗体检窗口期漏诊率(丙肝游离核心抗原检测时间段:感染后14~70天可检出,70天后丙肝游离抗原消失丙肝抗体产生,抗体可检测时间段为70天后,自身免疫病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丙肝抗体的检测时间可长达2年)。

(6)HCV基因型分型与肝炎疾病的关系、预后以及与干扰素等抗病毒疗效相关。

img42

4.丁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不能单独引起疾病,其复制和传播需有HBV的存在方能进行。只有在表面抗原阳性时,丁肝病毒才能借助于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复制,引起丁肝,并与HBV以相同的传播途径传播。

正常波动变化

HDVAg定性:阴性;

抗HDVIgM和抗HDVIgG定性:阴性;

HDV-RNA定性(RT PCR法):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HDVAg在血清中出现较早,但仅持续1~2周就很快下降,在急性感染后1~2周就难以检测到,因此多数临床上疑诊为急性丁型肝炎的患者,由于检测不及时,往往血清HDVAg呈阴性反应。

HDVAg阳性是诊断急性HDV感染的最好而又最直接的证据。慢性HDV感染患者血清中HDVAg可反复阳性。HDVAg与HBsAg同时阳性,表示丁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慢性或急性重症肝炎。

(2)抗HDV是一种非保护性抗体。

①抗HDVIgM阳性,见于急性HDV感染。抗HDVIgM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可用于丁型肝炎早期诊断。

②抗HDVIgG阳性,只能在HBsAg阳性血清中测得,是诊断慢性丁型肝炎的可靠血清学指标。抗HDVIgG在HDV感染急性期滴度低,慢性感染期滴度高,HDV感染终止后抗HDVIgG阳性仍可持续多年。

HBV/HDV联合感染时,血清中首先出现乙肝表面抗原,然后肝内丁肝抗原阳性。急性期血清出现一过性丁肝抗原阳性即消失,随即出现丁肝抗体。因此,丁型肝炎的血清诊断主要依据丁肝抗体的检验。

(3)HDV-RNA阳性可明确诊断为丁型肝炎。

5.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检验(HEV)

你了解吗?

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传播方式(粪—口)及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淤胆症状较常见。

正常波动变化

抗HEVIgM和抗HEVIgG定性:阴性(ELISA法);

HEV-RNA定性(RT-PCR法):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抗HEVIgM阳性:表明新近感染HEV,但持续时间较短,可作为急性感染的指标。

(2)抗HEVIgG阳性:表示有HEV既往感染史或感染恢复期后期。

(3)HEV-RNA阳性是HEV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诊。

6.常见五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1)从流行病学角度来判断和选择肝炎血清标志物:五型肝炎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经粪到口传播的肝炎,即甲型和戊型肝炎。其特点是有季节性,可引起爆发流行。两者的主要差别为:甲型肝炎,—般为青少年和儿童高发;而戊型肝炎,一般为青壮年多发。甲型肝炎发病后可终身免疫,而戊型肝炎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另—类是经血液传播的肝炎,即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其主要特点是多为散发,无季节性。其主要差别为:①乙型肝炎在我国较多见,应首先考虑,除血液传播外,母婴途径也是重要传播方式;②丁型肝炎不会单独发病,需在乙肝的基础上重叠感染丁肝病毒,或乙肝和丁肝病毒同时感染时才会发生。

(2)从临床角度来判断和选择肝炎血清标志物。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特点是,起病急,黄疸多见,不转变为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特点是,起病较缓慢,黄疸少见,可转变为慢性。主要差别为:①乙型肝炎黄疸较甲肝少见,且病情变化多;②丙型肝炎的症状与乙肝相似,但相对较乙肝轻,更易转变为慢性;③丁型肝炎需在乙肝的基础上重叠感染丁肝病毒时才会发生,此时病情常较重,更易慢性化。

五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img43

(二)艾滋病(AIDS)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当感染HIV数周至半年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存有抗HIV抗体。

正常波动变化

(1)筛选试验:ELISA法检测抗HIV1+2抗体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均为阴性;

(2)确诊试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和RT-PCR法HIV-RNA均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当感染HIV数周至半年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存有抗HIV抗体。

(2)抗HIV抗体阳性:如无任何临床症状,可为病毒携带者。抗HIV阳性可持续数年、数十年以至终身,是重要的感染标志。

(3)抗HIV抗体阳性,特别是确诊试验结果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时,可诊断为艾滋病。

(4)筛选试验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高,故有假阳性。所以,筛选试验阳性时应做确诊试验证实。确诊试验阳性,特别是RT-PCR法检测HIV-RNA阳性,对肯定诊断和早期诊断颇有价值,HIV-RNA在艾滋病患者体内量的多少直接反映病情进展。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及RNA检验

SARS病毒抗体(ELISA和IFA法):阴性;

SARS-coV RNA(RT-PCR法):阴性。

你了解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 coV)引起的21世纪的新传染病。SARS coV是导致SARS(俗称“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SARS病毒抗体阳性表明曾感染过SARS coV,RT-PCR阳性可表示标本中有SARS coV的遗传物质(RNA)。

(四)禽流感病毒检验

你了解吗?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禽类尤其是鸡、鸭、鹅、鸽子等身上,也能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感染人类后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

正常波动变化

上下呼吸道、肝、脾、脑及直肠内容物等标本H5N1病毒分离和(或)培养:阴性;

H5N1RNA(RT-PCR法):阴性;

血清学诊断:A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检测(ELISA和IFA法):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病毒分离和(或)培养、H5N1 RNA阳性及禽流感病毒H5N1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上升均可提示禽流感病毒感染。

【标本采集】

(1)尽早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要及时、规范地采集不明原因肺炎或可疑人禽流感病例的呼吸道标本。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如错过最佳时间,仍应尽早采集,一般采集7天内标本。如果第一份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应立即再次采集呼吸道标本。上呼吸道包括鼻拭子、鼻咽拭子、鼻咽抽提物、鼻洗液、咽漱液;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下呼吸道标本最有利于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2)血清标本:如果没采集到用于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急性期标本,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或排除需双份血清。急性期血清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发病后第2、3、4周采集。如未能采集到急性期血清,仍应尽早采集第一份血清,并在间隔2~4周后采集第二份血清。

(五)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抗HTV)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EHFV),鼠是主要的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人体感染后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机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2~3天,血清中即可检出特异性lgM,7~10天达高峰。而特异性IgG在病后2周出现,可持续多年,故特异性lgM阳性,可对EHF进行早期诊断,而检测特异性lgG抗体,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体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BV),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人体感染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病死率高,可有后遗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急性乙脑患者体内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在发病后3~4天即可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可在病程第2天测到,2周达到高峰,阳性率为70%~90%。因此,检测病毒特异性IgM,可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脑炎。中和抗体特异性较高,出现较迟,2个月时效价最高,可持续5~15年,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七)人类轮状病毒抗体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轮状病毒(RV)根据其抗原性和核酸序列的不同,分为A、B、C、D、E、F这6个组。其中A组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主要引起成人腹泻。人感染轮状病毒后,体内可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人类轮状病毒主要在寒冷季节流行,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类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也能引起较大儿童及成人腹泻。IgM阳性提示现症感染,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八)麻疹病毒抗体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麻疹病毒可引起人体急性发热、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和皮肤出现斑丘疹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典型的麻疹患者不通过实验室检查也可诊断,但由于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尚达不到终身免疫以及轻型及不典型病例的增加,故仍需实验室检测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以提供早期快速诊断。检测麻疹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可了解机体有无免疫力,并对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考核

(九)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临床主要表现是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可发生肢体麻痹,因本病多发生于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机体感染该病毒后数天,血清依次出现IgM、IgG抗体,IgG为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并将病毒清除,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双份血清抗体升高4倍或4倍以上或特异性IgM阳性有诊断价值。

(十)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疾病临床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心肌心包炎、流行性胸痛或肌痛或皮炎、疱疹性咽峡炎等。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柯萨奇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特异性IgG为中和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十一)EB病毒壳抗原、抗体检验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EB病毒(EBV)壳抗原IgM(抗VCA-IgM)测定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壳抗原IgA(抗VCA-IgA)测定对鼻咽癌有重要诊断意义。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抗VCA-IgM阳性是EBV近期感染的指标,可持续4~8周,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抗VCA-IgA阳性见于:①鼻咽癌,阳性率达93%,放疗后,病情好转者其滴度下降,肿瘤复发时滴度再次上升,抗VCA-IgA可作为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指标;②支气管肺癌、甲状腺癌、慢性鼻咽部炎症,也可见阳性,但阳性率较低;③正常人阳性率约为3.4%。

(十二)手足口病实验室检验

你了解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正常波动变化

根据手、足、口等部位典型皮疹即可作出手足口病HFMD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诊断,临床诊断病例中符合下列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患者的粪便标本、咽拭子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率远高于对照人群;

(2)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

(3)在病变组织中如疱疹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自患者血清、疱疹液或脑脊液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体核酸。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及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标本采集对象

标本采集对象是暴发疫情出现时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病例发病所在社区(村)的临近无病例的社区(村)或托幼机构的5岁以下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人群)。

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包括粪便、咽拭子和疱疹液,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以采集脑脊液标本。对于血清学诊断,需要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双份血清标本。临床标本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冻融,如果不能确保-20℃的条件,应该在0~8℃运输和保存。标本应冷冻运输,运输时要附有必要的信息,如标本编号、发病日期和标本采集日期。

2.标本种类及采集、运送

(1)粪便标本

采集患者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2)咽拭子标本

采集患者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4℃暂存立即(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3)血清标本

采集急性期(发病0~3天)和恢复期(发病14~30天)双份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4)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5)脑脊液标本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要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和抗体检测,从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采集时间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天内,采集量为1.0~2.0ml。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4℃暂存立即(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6)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标本采集

选择典型病例所在的托幼机构或所在村,以新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为采样对象,采集单份粪便和血清标本。

(7)健康对照的标本采集

选择患儿发病所在社区(村)的临近无病例的社区(村)或托幼机构。采集5岁以下的儿童单份粪便和血清标本。

(十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验

你了解吗?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H1N1流感病毒里的H代表红细胞凝集素,共有1~15个类型,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共有1~9种类型,“猪流感”病毒H和N均是1型,因此称为H1N1。中国卫生部门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正常波动变化

确诊的条件: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及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病毒培养、抗原或核酸检测标本采集

临床标本应早期采集,最好采集发病3天内的标本;

鼻、咽拭子标本(单独或同时)、鼻咽抽取物以及鼻腔洗液;

痰标本;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气管抽吸液。

(2)血清标本采集

急性期血清标本在发病后立即采集,最迟不超过7天;

恢复期血清标本应在发病后2~4周采集;

单份血清不能进行个体诊断;

分离血清保存在-20℃。

TORCH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阴性(ELISA法);

风疹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阴性(ELISA法);

抗CMV IgM、IgG抗体:阴性(ELISA法);

抗HSV IgM、IgG抗体:阴性(ELISA法)。

你了解吗?

TORCH是指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T即刚地弓形虫或弓形虫,O即其他病原微生物,R即风疹病毒,C即巨细胞病毒,H即单纯疮疹病毒。这组病原体常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围生期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早产、胎儿发育迟缓、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等各种异常结果。TORCH感染的抗体检查在许多地区已作为孕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弓形虫抗体测定

(1)弓形虫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猫和其他宠物是主要传染源。人体感染后,轻者常无症状,但血清中可查到抗体,重者可引起各种症状,如高热,肌肉、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孕妇急性弓形虫感染时,弓形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威胁胎儿健康。

(2)妊娠早期感染者可引起流产、死胎、胚胎发育障碍;妊娠中、晚期感染者,可引起宫内胎儿生长迟缓和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无脑儿、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眼损害(如无眼、单眼、小眼等)以及内脏的先天损害(如食管闭锁)等。

(3)IgM抗体出现较早,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高滴度IgM抗体多提示有近期感染。IgG抗体出现较晚,可维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若再次感染,血清IgG抗体将迅速升高到4倍或4倍以上的较高水平。IgG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这种病原体,且有一定免疫力。

2.风疹病毒抗体测定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症状较轻的出疹性疾病。但孕妇若在妊娠头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易引起胎儿畸形。

风疹病毒易感人群为1~5岁的儿童及孕妇。据统计,孕妇在怀孕1~6周时感染风疹者约50%可致流产、死胎、早产;若胎儿存活出生,有可能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神经性耳聋、小头畸形和智力障碍等。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提示有近期感染,必要时应终止妊娠。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表示机体已受过风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

3.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非常普遍,多呈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感染,多数人在儿童或少年期受CMV感染而获免疫。

(1)抗CMV测定,双份血清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增长时,有诊断意义。特异性抗CMV IgM阳性为CMV近期感染的指标;IgG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CMV,且有一定免疫力。

(2)CMV围生期感染是引起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CM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胎儿发育迟缓、新生儿畸形、黄疸、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视网膜脉络膜炎等,新生儿死亡率较高。

(3)成人CMV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者,如艾滋病、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感染CMV后可发生进行性间质肺炎、肝炎、脑炎、心包炎及播散性CMV感染等,常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移植器官的存活。

4.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

(1)单纯疱疹病毒(HSV)分HSV-Ⅰ和HSV-Ⅱ两型。原发感染后,机体最先出现IgM,随后出现IgA及IgG。抗体能防止病毒播散,但不能阻止复发。检出特异性IgM阳性或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上升4倍或4倍以上,可提示HSV近期感染。

(2)HSV主要引起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疱疹性脑膜炎、疱疹性外阴阴道炎、湿疹性疱疹、新生儿疱疹等。生殖器官以外部位的HSV感染多由HSV-I型引起(占95%),而生殖器官的HSV感染主要由HSV-Ⅱ型引起(占78%)。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HSV感染。IgG抗体阳性(效价无变化),说明既往感染过,且有一定免疫力。

(3)孕早期感染HSV者可导致流产,妊娠中、晚期感染者,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发病。

5.临床上对TORCH检验结果的分析

img44

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验

速率散射比浊法:ASO<200(SIEMENS);

ASO<125(IMMAGE)。

你了解吗?

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或ASO);阳性表示患者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ASO升高,常见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扁桃体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以及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脓疮病、新生儿脐带感染等。由于正常人群中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定量的ASO,但一般在正常参考值以下。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即开始升高,4~6周达高峰。由于ASO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因此ASO阳性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应多次动态观察。风湿热患者于感染后4~6周,80%的患者阳性,如果合并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风湿活动。

(3)患者确有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但ASO持续阴性,可能是发病早期用过大量的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4)多次检验,滴度逐步升高,可认为是疾病的活动期,对活动性风湿热或急性肾炎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如滴度逐步下降,可认为是疾病的缓解期,如抗体恒定在高水平,多为非活动期。

(二)抗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验

抗肺炎支原体抗体凝集效价≤1∶80(致敏离子凝集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

(三)肥达反应WR(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伤寒O<1∶80;伤寒H<1∶160;副伤寒甲<1∶80;

副伤寒乙<1∶80;副伤寒丙<1∶80(直接凝集法)。

你了解吗?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小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表情淡漠、腹部不适、肝脾肿大和周围血象白细胞低下,部分患者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肠出血和肠穿孔为其主要及严重并发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本试验可作为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具体模式如下:

①O升高,H正常:伤寒发病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的交叉反应。

②O正常,H升高:以往曾患过伤寒或伤寒疫苗接种后,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③O升高,H升高:伤寒可能性大。

④O升高,A、B、C任何一项升高:可能分别为副伤寒甲、乙、丙。

(2)肥达反应单次效价增高,判断的可靠性差,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若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则诊断价值较大。

(3)早期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可出现阴性。

(四)外斐反应WFR(变形杆菌凝集试验)

Ox2<1∶160;Ox19<1∶160;Oxk<1∶160(直接凝集法)。

你了解吗?

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chigger)为媒介将斑疹伤寒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x19增高:见于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或洛杉矶斑疹热。

(2)Ox2增高:见于洛杉矶斑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或流行性斑疹伤寒。

(3)xk增高:见于恙虫病。

(4)布氏杆菌病、回归热患者,血清滴度可有所增高;孕妇可稍有增高。

(五)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和DNA测定

ELISA法:结核抗体阴性; PCR法:结核分枝杆菌DNA阴性。

你了解吗?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抗体阳性表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结核病患者体内抗体水平差异较大,低水平结核抗体常在健康人中发现,注意鉴别。

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速度快,但应防止标本污染引起的假阳性。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测定

ELISA法:抗原或抗体均阴性。你了解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感染1周后,抗体逐渐增高,2个月后逐渐下降;接受疫苗接种者高抗体IgG效价可持续1年以上。

(七)布氏杆菌病凝集试验(波状热杆菌病凝集试验)

凝集效价≤1∶160。

你了解吗?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凝集效价明显升高或动态上升(双份血清测定,后次凝集效价超过前次4倍以上)有助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

2.链球菌感染、伤寒、疟疾、风湿热、流感,可轻度增高。

(八)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

阴性。

你了解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阳性见于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感染,如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一)囊虫抗体测定

ELISA法:阴性。

你了解吗?

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人因食入猪肉绦虫卵而感染。囊虫主要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为严重。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囊虫特异性IgG阳性,见于囊虫病,阳性率高达96%。

(二)日本血吸虫抗体测定

ELISA法,环卵沉淀法,胶乳凝集法等:阴性。

你了解吗?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人类对日本血吸虫皆有易感性。在多数流行区,年龄感染率通常在11~20岁升至高峰,以后下降。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3个重要的环节。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IgM、IgE阳性提示病程处于早期,是早期诊断指标。IgG阳性提示疾病已是恢复期,曾有过血吸虫感染,可持续数年。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一)艾滋病(AIDS)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当感染HIV数周至半年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存有抗HIV抗体。

正常波动变化

(1)筛选试验:ELISA法检测抗HIV1+2抗体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均为阴性;

(2)确诊试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和RT-PCR法HIV-RNA均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当感染HIV数周至半年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存有抗HIV抗体。

(2)抗HIV抗体阳性:如无任何临床症状,可为病毒携带者。抗HIV阳性可持续数年、数十年甚至终身,是重要的感染标志。

(3)抗HIV抗体阳性,特别是确诊试验结果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时,可诊断为艾滋病。

(4)筛选试验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高,故有假阳性。所以筛选试验阳性时应做确诊试验证实。确诊试验阳性,特别是RT-PCR法检测HIV-RNA阳性,对肯定诊断和早期诊断颇有价值,HIV-RNA在艾滋病患者体内量的多少直接反映病情进展。

(二)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学检验

img45

图2-4-6 检验报告单

你了解吗?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在血清中除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外,还可出现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主要经性传播或可由接吻、哺乳、对梅毒患者的检查、手术意外、经胎盘等方式传播。多以皮肤、黏膜和淋巴结的典型性损害(硬性下疳、梅毒疹)为早期梅毒的感染特点。当疾病进入晚期,还可累及心脏、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脏器,如梅毒性心脏病、梅毒性骨膜炎、脊髓痨等。先天性梅毒患儿有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如胡氏三联症。

正常波动变化

检测非特异性抗体的定性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阴性;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阴性。

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确诊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均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梅毒螺旋体反应素试验敏感性高;定性试验阳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确诊试验,若阳性可确诊梅毒。

一般用VDRL或RPR试验对梅毒患者血清进行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再用FTA-ABS或TPHA试验作确诊试验。梅毒螺旋体PCR检测也是快速检出螺旋体特异基因片段的确诊试验。

(三)淋病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感染尿道、子宫颈内膜、盆腔、男性附睾、前列腺等器官;也可因使用被污染的毛巾、浴盆等非性接触而感染;患病孕妇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使胎儿受染;偶经血行传播可引起菌血症、关节炎和脑膜炎。

正常波动变化

协同凝集试验阴性;

PCR检测淋球菌DNA定性试验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阳性常见于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新生儿淋病性眼结合膜炎等。

对常规镜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而病史和临床体征怀疑淋病患者、菌量少及慢性淋病患者、病菌携带者、正常的产前查体等,均可用PCR方法检测。PCR可作为确诊试验。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此尿道炎是由淋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等通过性接触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炎性疾病。该病以尿道刺激症状及尿道少量黏液分泌为主要临床体征,常合并有附睾炎、前列腺炎和宫颈炎等。

正常波动变化

IFA法检测CT-IgM效价≤1∶32,IgG效价≤1∶512;

PCR法检测CT-DNA定性试验阴性。

PCR法检测UU-DNA定性试验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沙眼衣原体(CT)抗体和DNA检测

沙眼衣原体阳性常见于非淋病性尿道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新生儿眼结膜炎等。

①IgM阳性提示近期有CT感染,有利于早期诊断;②IgG在发病后6~8周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提示曾有过CT感染。泌尿生殖道标本CT-DNA检测阳性可确诊为沙眼衣原体感染,是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检查手段。

2.解脲支原体(UU)的DNA检测

解脲支原体阳性常见于非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盆腔炎、前列腺炎、流产、早产、不孕症等。泌尿生殖道标本UU-DNA检测阳性可确诊为解脲支原体感染,是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检查手段。

解脲支原体引起的非淋病性尿道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尿道内痒,伴有尿急和排尿不畅或排尿不净感,尿痛轻微,偶尔见有黏液丝随尿而出,少数患者有稀薄的脓性分泌物,女性患者会阴部有异臭味。

(五)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的免疫学检验

你了解吗?

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和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引起。尖锐湿疣是由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巾、浴盆而传染,与生殖器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孕妇可引起流产和新生儿死亡、畸形等。

正常波动变化

PCR法检测HSV-DNA定性试验:阴性;

PCR法检测HPV-DNA定性试验:阴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单纯疱疹病毒(HSV)的DNA和抗体检测

生殖器皮损标本内HSV-DNA检测阳性可确诊为生殖器疱疹,是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检查手段。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见本节前述。

2.乳头瘤病毒(HPV)的DNA检测

生殖道标本HPV-DNA检测阳性可确诊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