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免疫学检验
肝纤维化免疫学检验
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如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而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管早期发现的各种病毒性肝炎多可治愈,但由于许多病毒性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因而转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如还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再加上近年来慢性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增高,以及血吸虫性肝病,因此,肝纤维化就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肝纤维化并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已成为迫切的医疗任务。
层黏蛋白(LN)测定
25~130ng/ml(酶联免疫吸附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血清层黏蛋白含量与组织纤维化程度平行,与纤维增生性门脉高压密切相关。层黏蛋白可反映肝纤维化患者的进展与严重程度。血清LN检测对评价慢阻肺、肺心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和肺组织损伤及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恶性肿瘤患者血清LN显著高于正常人及良性炎症患者;血清LN水平也可作为乙醇中毒的生化标志。
透明质酸(HA)的测定
20~120ng/ml(酶联免疫方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透明质酸是由蛋白质与糖胺多糖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类蛋白多糖,是细胞外基质(ECM)中蛋白多糖的主要成分。正常机体由间质细胞合成,当肝脏出现病理损伤时,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透明质酸合成增加和透明质酸分解去路受阻,进而出现血中透明质酸含量升高,透明质酸随着肝病的发展而逐渐增加,同时又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因此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改变情况,评估肝纤维化发展趋势的一个灵敏指标。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3~12ng/ml(酶联免疫方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前胶原转化为胶原时,被分解下来的前胶原肽可在体内存在一定时间,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的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持续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升高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Ⅳ型胶原测定
30~140ng/ml(酶联免疫方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Ⅳ型胶原与形成纤维的其他类型胶原(如Ⅰ型、Ⅲ型胶原)不同,是由分子交联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胶原成分。正常肝脏的肝窦周围无完整的基底膜结构。肝纤维化时,Disse氏腔内形成基底膜,此时肝组织及血清中Ⅳ型胶原含量亦相应增加,且Ⅳ型胶原含量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因此,测定血清中Ⅳ型胶原含量是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动态掌握纤维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