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检验
胃液检验
胃液常规检查
正常胃液为清晰无色液体,无特殊气味,pH 0.9~1.8,空腹胃液量30~50ml,注射组织胺后15分钟35~75ml,胃液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黏液,无红细胞,12小时未进食胃液中无残存食物。
你了解吗?
正常胃液是无色的酸性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水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及葡萄糖、钾、钠等。胃黏膜内至少含有6种内分泌细胞,如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的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细胞、分泌黏液的黏液细胞等。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激活下转变为胃蛋白酶,该酶可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游离盐酸还可杀灭食入的多种致病菌;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黏液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液的分泌是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一个极复杂的过程。胃液检查可了解胃的机能,协助诊断消化性溃疡、炎症、阻塞、肿瘤及其他疾病,是诊断胃肠道疾病和其他系统某些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1.胃液颜色
正常波动变化
清晰无色液体(目视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少量红色:多因咽管擦伤黏膜所致。
(2)咖啡残渣样:提示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常见于胃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外伤等。
(3)混浊的灰白色:见于胃内黏液增多,如胃炎。
(4)黄绿色:见于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部以下梗阻等。
2.气味
正常波动变化
无特殊气味。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发酵味见于消化不良、胃内大量食物潴留,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腥臭味见于晚期胃癌,氨味见于尿毒症。
3.pH值
正常波动变化
pH值为0.9~1.8(精密酸度计测定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pH降低:常见于十二指溃疡、胃溃疡等。
(2)pH增高:常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4.胃液量
正常波动变化
空腹胃液量:30~50ml;
注射组织胺后15分钟:35~75ml(测量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增多:空腹胃液超过100ml为分泌过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ZollingerEllison氏综合征(胃泌素瘤)、胃蠕动功能减退、幽门梗阻(肿瘤、瘢痕收缩引起的狭窄、胃黏膜脱垂等)或痉挛。
(2)减少:胃液少于10ml称胃液减少,见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盐酸
你了解吗?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程。
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胃蛋白酶
你了解吗?
胃蛋白酶能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分解产物是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但胃蛋白酶必须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有作用,其最适pH为2.0,随着pH的增高,其活性降低或者失去活性。
黏液
你了解吗?
胃内的黏液是由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底泌酸腺的黏液细胞,以及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的,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黏液覆盖于胃黏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如果饮酒过多或服用乙酰水杨酸一类药物过多时,就可能破坏这种保护因素。
内因子
你了解吗?
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使与回肠黏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机体缺乏内因子,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可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胃液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可有少量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无红细胞(直接涂片镜检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白细胞
(1)胃液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胃黏膜的各种炎症,口腔、副鼻窦、鼻咽部及呼吸道的炎症,以及在少数情况下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炎症等。
(2)若镜下见到完整的白细胞,可提示胃酸缺乏。
2.红细胞
(1)少量红细胞:见于插导管时损伤所致。
(2)大量红细胞:红细胞持续存在提示有活动性溃疡、肿瘤糜烂、炎症或其他损伤等。
3.上皮细胞(EPi)
(1)少量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口腔、咽部及食管,临床意义不大。
(2)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慢性胃炎。
(二)食物残渣(FR)
12小时未进食的胃液中应无残存食物(直接涂片镜检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胃液食物残渣增多,出现大量淀粉颗粒、脂肪滴、肌肉纤维等,多见于胃肠蠕动功能减低或幽门梗阻,如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肿瘤所致阻塞或部分阻塞等。
胃液化学检查
(一)胃酸分析(GAA)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39~5.17mmol/h,pH:1.3~1.8;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15.0~23.0mmol/h(五肽胃泌素刺激法);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五肽胃泌素刺激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pH值<1.3为胃液酸度过高;pH值在3.5~7.0之间为酸度过低,若pH值>7.0,五肽胃泌素试验后仍无盐酸分泌称为真性胃酸缺乏。
1.增高
(1)胃酸增高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及慢性胆囊炎等。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时,其BAO及PAO均增加。PAO=15mmol/L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阈值,低于此值而患十二指肠溃疡者颇为罕见。若PAO>40mmol/h,高度提示即将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胃泌素瘤患者胃酸增高,BAO>15mmol/h,PAO>30mmol/h,BAO/PAO常>0.6。
(3)单纯性胃溃疡患者,胃酸可增高也可正常,BAO及PAO值常与正常人数值相近。
2.减少
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继发性缺铁性贫血、口腔化脓感染、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十二指肠液大量反流时,少数正常人胃酸也可偏低。
3.缺乏
见于胃癌、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二)隐血试验(OB)
阴性(单克隆抗体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阳性见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损伤等。胃管造成食管损伤和口腔、鼻腔出血可引起隐血试验的假阳性。
(三)乳酸(LA)测定
空腹胃液中可有少量乳酸(对苯二酚显色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乳酸增高见于食物潴留时,如幽门梗阻、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扩张等,乳酸明显增高多见于胃癌。
(四)胃蛋白酶(Pep)测定
(4~6)×104U/L。
你了解吗?
胃蛋白酶是胃液的主要消化酶,虽然胃蛋白酶的分泌与盐酸平行,但有时胃酸过少或缺乏时胃蛋白酶也可正常。胃蛋白酶活力测定可判断胃的分泌功能,辅助诊断胃部疾病。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升高:明显升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2)减少:常见于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等。
(3)缺乏:胃癌、恶性贫血、无酸症等胃液内无游离盐酸者,常无胃蛋白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