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血清学检验

免疫血清学检验

C反应蛋白检验

CRP<8mg/L。速率散射比浊法。

你了解吗?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发生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免疫调理作用。其含量的变化对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痛等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组织损伤,如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心肌梗死等,CRP常于发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时迅速下降。若手术恢复后CRP又升高,提示继发感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

(2)各种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CRP常明显增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升高不明显或轻度增高,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

(3)风湿热活动期,CRP明显升高,可达200mg/L以上,治疗好转后,CRP逐渐降至正常。

(4)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以及妊娠等都可见CRP明显升高。

(5)超敏CRP(hs-CRP)(正常参考值<3mg/L)还可用作冠心病危险性预测指标。

嗜异性凝集试验(HAT)

嗜异性凝集试验(HAT)≤1∶14(红细胞凝集法)。

你了解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嗜异性抗体滴度常达1∶14以上。一般认为在1∶14以上,隔周检验抗体滴度上升4倍以上者,诊断意义更大。

少数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何杰金病、少数淋巴网状细胞瘤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患者,嗜异性抗体可呈低滴度阳性。

冷凝集试验(CA)1∶32以下(红细胞凝集法)。

冷凝集试验(CA)

你了解吗?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本试验是最常用于检验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的非特异试验。患者血清中常出现高滴度的冷凝集素,当凝集效价≥1∶64或双份血清效价4倍增高为阳性,阳性者85%具有抗肺炎支原体抗体存在。

其他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贫血、疟疾、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腮腺炎、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淋巴增殖性疾病、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链球菌感染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也可出现阳性。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验(CIC)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验(CIC):阴性。

你了解吗?

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 mmunocomplex,CIC)是一类在抗原量稍过剩时,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IC(8.8~19S),它既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孔排出,可较长时间游离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当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此类IC可随血流沉积在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壁或嵌合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导致ICD(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生。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增高:见于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与抗体)、感染(感染因子与抗体)、肿瘤(肿瘤抗原与抗体)、移植(移植抗原与宿主抗体)、变态反应(变应原与抗体)等。

2.辅助诊断免疫复合物病:如血清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血管炎、恶性肿瘤、肾小球肾炎和白血病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检验

血清轻链KAP:1.7~3.7g/L;血清轻链LAM:0.9~2.1g/L;

κ/λ:1.35~2.65(速率散射比浊法)。

你了解吗?

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较小的肽链,含214个氨基酸,根据其结构和恒定区抗原性的差异分为“κ轻链(kappa light chain)”和“λ轻链(lambda light chain)”两种类型。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可与免疫球蛋白同时检验共同参考。(参见第一节血清M蛋白检验)

血清转铁蛋白检验(TRF)

0.31~5.0g/L(SEIMENS BN系统免疫散射比浊法)。

你了解吗?

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siderophilin)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TRF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监测;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往往降低,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下降;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在营养不良及慢性肝脏疾病时下降。

1.升高:妊娠末期、缺铁性贫血。

2.降低:急慢性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

血浆结合珠蛋白检验(HGP)

0.26~8.3g/L(SEIMENS BN系统免疫散射比浊法)。

你了解吗?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又称触珠蛋白,主要功能是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处理掉。结合珠蛋白又是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处在应激状态时,血液中的结合珠蛋白明显增多,如心肌梗死、肿瘤、炎症、创伤、感染等病理状态时,以及应用某些激素,如皮质激素和雄性激素后,其血清含量常有显著升高,并与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升高:急性时相反应中血浆HGP增加,当烧伤和肾病综合征引起大量白蛋白丢失的情况下也可见增加。

2.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内溶血、输血反应、疟疾、重症肝炎。

3.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急性时相反应和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铜蓝蛋白(CER)

0.21~0.53g/L。

你了解吗?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又称铜氧化酶,具有遗传上的基因多形性。其作用为调节铜在机体各个部位的分布、合成含铜的酶蛋白,有着抗氧化剂的作用,并具有氧化酶活性。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CE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创伤和肿瘤(如肝癌、肺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及肾病综合征时亦往往下降。血浆CER含量明显下降可协助Wil-son病的诊断,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

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检验(α1-AGP或AAG)

(1)放射免疫法:血清成人550~1 400mg/L,均值为900mg/L;尿液0.29~0.68mg/24h。

(2)比浊法:血清成人791±51mg/L。

你了解吗?

α1-AGP分子量约为40kD,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α1-AGP含量升高:α1-AGP为急性时相反应物之一。病理情况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出脂多聚糖,可促进α1-AGP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P是一种最稳定的早期呈阳性的急性时相反应物。如感染(炎症)、外伤、烧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时α1-AGP含量升高。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克隆病、恶性肿瘤也增高,在癌转移时升高更明显。α1-AGP水平改变可用于鉴别患者是急性时相反应还是雌激素所引起的一族急性时相蛋白(如铜蓝蛋白、α1-抗胰球蛋白等)水平升高,若是后者影响则α1-AGP浓度正常或降低,前者可出现血清水平升高。α1-AGP与结合珠蛋白测定联用是鉴别血管内溶血的有价值指标。通常这两种指标可同时升高或降低。若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而结合珠蛋白正常,则认为是体内轻微溶血的急性时相反应。α1-AGP还可作为肿瘤复发(尤其是胸腺癌与肺癌)药物治疗的定量指标。

(2)α1-AGP浓度降低:服用17α-羟基雄性激素、肝细胞病变晚期、肾病综合征或其他原因所致尿中滤过的蛋白质量丢失、遗传因素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α2-巨球蛋白检验(α2-MG)

1.5~3.5g/L。

你了解吗?

α2-巨球蛋白分子量为62.5万至80万,是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含糖量为8%,半寿期为5天。与不少蛋白水解酶结合影响这些酶的活性,选择性保护某些蛋白酶的活性,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与淋巴网状系统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关。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在低白蛋白血症,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时,α2MG含量可显著增高;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恶性肿瘤、急慢性肾炎、妊娠时α2MG也增高;可观察急性肝炎患者病情变化,若病程延长,α2MG升高,常提示转为慢性。

前降钙素(又称降钙素原)检验(PCT)

<0.5ng/ml。

你了解吗?

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CT)无激素活性的前肽物质,正常情况下PCT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循环。PCT可作为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的早期辅助和鉴别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在局限性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创伤和慢性炎症时,其血浆浓度正常或轻度升高;严重细菌感染或霉菌、寄生虫感染(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蜂窝组织炎、吻合口漏、肺炎、ARDS)时大量上升,特别是脓毒性休克时PCT时浓度成倍升高。因此,利用它能有效地评估感染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还能监测药物疗效,指导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抗生素正确应用。

(2)作为高危患者(如ICU、器官移植术后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监测指标;早期预测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F)的发生及判断疾病预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