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检验

糖代谢检验

葡萄糖

脐带:2.5~5.3mmol/L;早产儿:1.1~3.3mmol/L;

1天:2.2~3.3mmol/L;>1天:2.8~4.4mmol/L;

儿童:3.5~5.6mmol/L;成人:3.90~6.10mmol/L;

餐后1小时<11.1mmol/L。

你了解吗?

葡萄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吸收血后称为血糖。正常人体内存在着精细的调节血糖来源和去路动态平衡的机制,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神经系统、激素及组织器官共同调节的结果。血糖浓度大于8.88~9.99mmol/L,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糖尿。糖尿在病理情况下出现,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引起心血管、神经等多系统并发症。

正常波动变化

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会生理性升高。随年龄增加血糖会有上升,60岁以上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8.9mmol/L为正常。妊娠时血糖可能降低。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升高见于:

(1)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或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组织细胞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肝脏调节血糖能力降低。

(2)内分泌疾病: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

(3)肝摄取减少:如肝硬化等。

降低见于:

(1)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β细胞瘤或胰腺癌、功能性胰岛素过多症、倾倒综合征、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多等。

(2)血糖来源减少:长期营养不良、急性肝损害(病毒性或中毒性)、原发性肝癌、肝淤血、糖原积累病。

(3)皮质糖类激素及甲状腺素不足: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口服糖耐量试验

空腹:3.89~5.83mmol/L;30~60分钟:6.7~9.4mmol/L;

120分钟:≤11.1mmol/L;180分钟:3.89~5.83mmol/L。

你了解吗?

正常人空腹血糖正常,2小时血糖≤7.80mmol/L(200mg/dl),3小时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尿糖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测定方法

采血前及采血过程中停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空腹采血1次。75克葡萄糖用300ml水溶解后在5分钟内服下后1/2、1、2、3小时各采血1次测定血糖含量。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糖尿病患者:空腹血腹超过正常值(一般>6.7mmol/L),服糖后血糖更高,2小时血糖≥7.80mmol/L,4~5小时后可能仍不回至原来的含量,尿糖出现。

(2)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7.0mmol/L,>6.1mmol/L和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3)空腹血糖损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2小时血糖<7.8mmol/L。

(4)肾脏病患者:糖耐量曲线正常,但尿糖呈阳性。

(5)肝脏病患者:服糖1小时左右血糖急剧增高,2小时左右血糖迅速下降,乃至正常或低于空腹血糖,随着血糖升高而出现尿糖。

(6)某些内分泌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无明显升高,糖耐量曲线偏低。尿糖呈阴性。

糖化血清蛋白(GSP)

122~236umol/L。

你了解吗?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蛋白分子氨基末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糖化血清蛋白。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约21天,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非常适宜的良好指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升高见于:控制不好的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4%~6%。

你了解吗?

葡萄糖分子与血红蛋白会发生糖基化反应,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一旦被糖基化便无法逆转,并且在红血球细胞内积累得越来越多。因此,它能够反映在红血球生命周期内血浆葡萄糖的平均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能够反映4周到3个月左右的血糖控制水平。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升高见于:控制不好的糖尿病。

血酮体(ket)

你了解吗?

酮体是脂肪氧化不完全的产物,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3种成分,前两者是酮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占78%和20%,丙酮仅占2%。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是人体利用脂肪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失去平衡,导致酮症。

正常波动变化

酮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酮症多见于禁食、高脂饮食、长时间剧烈运动、应激等。病理性酮症可由糖尿病、皮质醇减少症、生长激素缺少、乙醇或水杨酸盐摄入过量而中毒及一些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病引起。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中胰岛素严重不足及胰升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拮抗调节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乙酰CoA产生增多,造成酮体生成增多。乙酰乙酸、β-羟丁酸是强有机酸,可完全解离,使血中氢离子浓度急剧升高。当酮体大量生成,体内储备碱消耗,超过肺、肾对酸碱平衡的代偿能力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当患者体内酮体生成增多时,酮体可随尿液排出,出现酮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