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红细胞有关检验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RC)
成人:0.008~0.020或(25~75)×109/L;3个月内的婴儿:0.02~0.06或(144~336)×109/L。

你了解吗?
网织红细胞(Ret)是年轻的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判断骨髓增生能力最常用的指标,网织红细胞增多,说明骨髓红系增生活跃;减少说明造血功能减退。
现代新型的血细胞分析仪,不仅可以自动计数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Ret#)和百分比(Ret%),而且可以将网织红细胞分为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RETH)、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RETM)和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RETL)等多个参数。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RMI=(RETM+RETH)/RETL×100。
网织红细胞数值可反映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状态,亦可作为贫血治疗疗效观察的指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增高:①骨髓红系增生旺盛时,主要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溶血性贫血患者显著增高。急性失血后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增多,1周左右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效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增加先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③骨髓移植和白血病化疗后,网织红细胞增多是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
(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增生低下性。网织红细胞绝对数低于15×109/L是再障的诊断标准之一。
2.观察贫血疗效
网织红细胞是贫血患者随访观察的检验项目之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治疗中,若网织红细胞如期升高,特别是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明显增高,提示骨髓增生功能尚好,表明治疗有效;若网织红细胞不增高,则表明治疗无效或诊断错误。
3.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意义
(1)RETL和RETH:可作为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实验,如溶血性贫血时,Ret、RETL和RETH明显升高;肾性贫血患者,RETH增高,RETL降低,Ret不增高。
(2)RMI:①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多发性骨髓瘤。②降低通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细胞贫血。
(3)RETM+RETH∶RETM+RETH称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IRF增高是估计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称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IRF增高是估计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
(二)点彩红细胞计数(BC)
<0.0002(0.02%)。
你了解吗?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简称点彩红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因遭受损害使RNA变性沉淀的表现。某些化学物质中毒和骨髓造血机能旺盛时,点彩红细胞常增多。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点彩红细胞增多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的筛选指标。汞、铋、银、硝基苯、苯胺等中毒时,点彩红细胞也显著增多。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一氧化碳中毒、恶性肿瘤、疟疾等可有程度不同的增多。
(三)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男:0~15mm/h;女:0~20mm/h。儿童较成人略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略有增快。
你了解吗?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抗凝血中的红细胞在特制的血沉管中于一定条件下沉降的距离,简称血沉。血沉测定可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般信息,血沉增快往往暗示某些疾病的存在,当然血沉正常并不意味着无任何疾病,如肝硬化代偿期、恶病质等血沉可以正常。
正常波动变化
妇女月经期、中晚期妊娠至产后1个月及60岁以上高龄者,可因生理性贫血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而血沉加快。婴幼儿血沉也常轻度增快。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增快:
(1)结核病和风湿病的活动期、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铅中毒等。在各种血沉增快的病例中,往往器质性疾病高于功能性疾病,炎性疾病高于肿瘤,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
(2)观察结核、风湿病、内脏慢性出血等病理变化,以及中医进行活血化淤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血沉增快表示病情活动或复发,病情稳定或好转时,血沉逐渐恢复正常。
2.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支气管哮喘等。
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
阴性或未找到LEC。
你了解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本病活动期LEC检查的阳性率高,而缓解期及使用激素治疗后不易找到,LEC检查常作为诊断SLE的筛选指标。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阳性标本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1)SLE活动期或初诊患者阳性率可达70%~90%(激素应用前)。
(2)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硬皮病、活动性肝炎等,偶尔亦可找到LEC。因此,找到LEC尚需结合其他诊断标准才能确诊SLE,未找到LEC也不能完全排除此病的可能。
血液寄生虫检查
(一)疟原虫(MP)检查
血液中无疟原虫。
你了解吗?
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引起疟疾。疟疾是由感染性按蚊叮咬人体后而传播的。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分为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寄生的疟原虫,其发育阶段包括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早期滋养体又称环状体,晚期滋养体又称大滋养体。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血内查到疟原虫,是诊断疟疾最可靠的证据。

(二)血微丝蚴检查
血液中无微丝蚴。
你了解吗?
微丝蚴是丝虫的幼虫时期。丝虫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组织内寄生的线虫,在我国主要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班氏丝虫主要寄生在下肢、阴囊、腹股沟、腹腔、盆腔、肾盂等深部淋巴系统中;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下肢和上肢浅表淋巴系统。微丝蚴是丝虫的单独时期,多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进入血循环。我国的两种丝虫均表现为夜现周期性,即白天滞留于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班氏微丝蚴晚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8时至次晨4时是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期,因此微丝蚴的检查时间应安排在夜间。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查见微丝蚴可诊断为丝虫病。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①急性期过敏及炎症反应:两种丝虫病均可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等,以下肢淋巴管多见。班氏丝虫病还可出现精索、附睾及睾丸的炎症。②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如下表所示):浅表淋巴肿反复发作,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下肢和阴囊。

浅表淋巴肿反复发作,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下肢和阴囊。
腹内深部淋巴系统(如肾脏、输尿管与膀胱的淋巴管或主动脉侧淋巴结及腰干淋巴管)阻塞,可引起淋巴尿或淋巴腹水;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则出现睾丸鞘膜淋巴积液及精索周围淋巴管曲张;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管阻塞,则产生乳糜腹水、乳糜尿或鞘膜乳糜积液;浅表腹股沟淋巴结或淋巴管阻塞,则出现阴囊淋巴肿;腹部淋巴结或淋巴管阻塞,则发生下肢淋巴肿。
(三)黑热病利-杜氏体(L.D.体)检查
血液中无黑热病利-杜氏体。
你了解吗?
利-杜氏体是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是黑热病的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其他几种哺乳动物的脾、肝脏、骨髓或淋巴结等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利什曼病,或称黑热病。本病常引起肝脾肿大,形成痞块病。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查见利-杜氏体可诊断为黑热病,本病常表现为肝脏、肾脏的损害及脾功能亢进的多种临床表现。
(四)弓浆虫检查
血液中无弓浆虫。
你了解吗?
弓浆虫也称毒浆原虫,是一种寄生于组织内的原虫。弓浆虫是弓浆虫病的病原体,可感染人及多种哺乳类动物,引起弓浆虫病。弓浆虫生活史中具有5种形态,即速殖子也称滋养体(中间宿主和终宿主非肠组织内)、包囊(终宿主肠组织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粪便中)。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查见速殖子或包囊可诊断为弓浆虫病。速殖子是弓浆虫病的主要致病形式,可导致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坏死性病变;包囊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不引起炎症反应,但在组织中可长期存在,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重新发育成速殖子引起弓浆虫病复发。
弓浆虫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影响妊娠期妇女,妊娠期间母亲感染弓浆虫可增加妊娠并发症,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畸形、先天性白内障或青光眼等。隐性感染的婴儿也可于成年出现症状。后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多发生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严重病倒可累及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常见的有淋巴结肿大、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肝炎和肾炎等。
ABO血型鉴定
A、B、O、AB四种血型。
你了解吗?
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ABO血型物质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母婴ABO血型不合可引起小儿视力障碍、癫痫、耳聋等后遗症,尤其是对新生儿而言,如果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易造成溶血,表现为黄疸、贫血。
血型抗原与血浆中抗体的对应关系

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的对应关系

Rh血型鉴定
你了解吗?
我国除几个少数民族外,Rh阳性率在99%以上。Rh阴性血是一种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这种血型的人仅有千分之三,再分配到A、B、O等血型中,比例更是不到万分之一。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的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其血清中可以出现抗Rh抗体,若再输入Rh阳性血液,就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反应。另外,一般人血清中虽没有Rh抗体,但Rh阴性妇女若孕育Rh阳性胎儿,胎儿的红细胞一旦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即使第一次给母体输血,也可引起溶血反应。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中国汉族人绝大多数人为Rh阳性,由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相对较ABO血型少。
(2)Rh血型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第一次输血时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但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Rh阳性血液后,可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如再次输受Rh阳性血液时,即可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3)Rh阴性母亲孕育胎儿为Rh阳性,如果胎儿红细胞上的因子由于某些原因进入母体血液,如胎盘剥落引起的流血,会使母体产生抗Rh抗体。抗Rh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使胎儿的红细胞凝集、破坏,从而导致胎儿的严重贫血。
(4)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但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测定
0~7岁≤200U/L(亲和渗滤法)。
你了解吗?
BAP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评价小儿骨发育、早期诊断佝偻病、评价治疗效果。
2.检测小儿血中BAP催化活性,借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HS-CRP)检测
<8mg/L(速率散射比浊法)。
异常时可能的疾病
(1)常规区分细菌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数小时后HS-CRP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一旦感染被控制,可迅速回落,而病毒性感染HS-CRP一般不增高或轻微增高。HS-CRP对感染的鉴别、疾病活动情况和严重度的监测、治疗效果的观察以及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提示作用。一般认为,区分细菌与病毒感染时,Hs-CRP可能比ESR和WBC更有价值。
(2)婴儿和儿童感染:婴儿时期严重感染的临床症状往往模糊不清,Hs-CRP增高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动态测定更有价值。发热患者如果症状持续12小时以上,临床上不能确诊细菌感染,若Hs-CRP水平<20mg/L,可按病毒感染处理。或在8~12小时再测Hs-CRP的值,可排除或证实细菌感染的可能。大龄儿患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时,症状<12小时时Hs-CRP可能会正常,几小时后再测就会增高;症状超过12小时,则极少低于50mg/L。Hs-CRP对不能表达症状的患者(婴儿、昏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3)外科疾病和感染:组织损伤(如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数小时后Hs-CRP常迅速升高,病变好转后即可下降。术后6~8小时Hs-CRP开始增高(肝功能减退的患者,蛋白合成障碍,评估Hs-CRP时应考虑肝功能的影响),2~4天达最高水平,随后下降。若手术恢复后Hs-CRP又升高,提示继发感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天后Hs-CRP>75mg/L,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非清洁手术动态观察Hs-CRP对发现感染有重要价值。有报道400例Hs-CRP与WBC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表明Hs-CRP与白细胞均正常者可排除急性阑尾炎的预测率为100%。
(4)鉴别肾盂肾炎与急性膀胱炎:血清Hs-CRP在肾盂肾炎时增高明显,且可反映治疗效果,而急性膀胱炎时仅轻微升高。Hs-CRP对评价肾盂肾炎的严重程度也有重要作用。
(5)Hs-CRP与2型糖尿病:Hs-CRP是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指标。Hs-CRP水平与代谢紊乱(血脂异常、上腹部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BMI)呈显著性正相关。Hs-CRP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其浓度与BMI、胰岛素敏感指数独立相关。
(6)Hs-CRP与心血管疾病:
①轻度心肌梗死Hs-CRP均值为40mg/L,广泛梗死可达160mg/L;
②稳定型心绞痛Hs-CRP正常,不稳定型偏高;
③动脉栓塞患者高于静脉栓塞,Hs-CRP与局部缺血时间相关;
④Hs-CRP对冠心病危险性预测指标:HS-CRP比传统分析方法有更高的敏感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最脆弱的部位破裂,炎症细胞大量渗入,细胞素增加,导致Hs-CRP增高。因此,Hs-CRP浓度可能反映了动脉硬化栓塞损伤的脆弱性和斑块破裂的可能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有前途的心血管疾病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