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嘴瓮

歪嘴瓮

那个瓮什么时候买来的,我已经记不得了。

听父亲说,有一年母亲晒了一大堆菜干,家里又穷得买不起好瓮,父亲就用很少的钱,买下那个人家挑剩的歪嘴瓮。

歪嘴瓮一直摆在厨房的角落。每当餐桌上变不出菜肴的时候,母亲就会打开瓮盖,掏出黑褐色的菜干,再小心翼翼地封起来。这个瓮因为右侧的颈部塌陷下去,使得瓮口歪斜一边,每次母亲都得花费好些工夫,才把瓮口封住。我每天经过厨房,都会看见它,土黄色的外表,没有美丽的釉彩,看起来有点丑,母亲却不嫌弃,还常常拿抹布擦拭。

一直到我初中毕业,母亲买了新瓮,那个歪嘴瓮才“功成身退”。

母亲把歪嘴瓮搬到后院的屋檐下。它张着口,好像很寂寞。我常常朝瓮口探看,我也喜欢摸一摸它的“歪嘴”,以及不怎么光滑的外表。站在后院仔细地端详,我才发觉歪嘴瓮并不丑。

下雨天,隔着窗棂,我看着屋檐的水一滴一滴掉进瓮口,耳边传来滴答的水声,仿佛是它的欢呼;晴天,阳光斜洒过来,它的外表还微微发亮哩!有时候,我隔几天再去看它,瓮口爬满蜘蛛网,塌陷的颈部积满落叶。我替它清除干净以后,它马上又恢复朴拙的模样。

搬家以后,父亲仍然每天回老家走动。有一天,我回去,发现后院的歪嘴瓮不见了。我问父亲,他想了一下说:“噢,那个歪嘴瓮,送给台北的堂姊啦!”

我听了,心里一阵怅惘。

有人喜欢它,总比摆在屋檐下淋雨好吧!我这样想着,也就稍稍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