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诗神面纱的一角[1]——郭沫若对《周易》古诗的天才觉察

撩开诗神面纱的一角 [1]——郭沫若对《周易》古诗的天才觉察

郭沫若先生一生有许多重要学术贡献为人们所乐道,但他还有一项贡献,迄今未能引起注意,这就是他对《周易》中所隐藏的远古诗歌的发现。《周易》是中国最重要的古典文献之一,古人奉为“六经之首”。然而两千年来,人们只知道《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却不知《周易》经文乃是编撰而成的,其中大量引用了殷周歌谣。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有少数几位学者意识到《周易》中有古诗存在。这当中,郭沫若先生乃是破天荒第一人。1928年11月,他在《东方杂志》25卷21、22号上发表了著名长文《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2]在该文第一章第三节“艺术”部分,他首次研究了《周易》的屯、贲、离、井、震、归妹、中孚等七卦中的古诗片断。这些分析虽然还很粗略,对这些诗歌的剥离发掘还不完整,对它们诗歌性质的认识还不确定,但已足以担当《易经》古诗研究的最早的先驱。最近,笔者在拙文《易经古歌的发现和开掘》[3]中证明:《易经》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它的经文由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文献构成,一种是作《易》者所自撰的表示吉凶祸福判断的占辞,另一种就是他所引用的当时已有的殷周歌谣;如果剥除了占辞,《周易》事实上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集。这里结合笔者的研究,对郭沫若先生关于《易经》古诗的天才觉察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