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假定杜甫是按韵书用韵的,这韵书当然是存于杜甫之前的。那么,杜甫之前有哪些韵书呢?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以前虽然已经出现不少韵书,如颜之推所谓“音韵锋出”[3],仅陆法言《切韵序》中所提到的就有:“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所以王国维曾指出:“陆韵以前,韵书规模盖已大具;不过陆氏集诸家之大成,尤为完善耳。”[4]也正由于《切韵》尤为完善,它一出世,诸书遂废,杜甫当然就无缘得见了。
但杜甫应当是见过《切韵》的,因为与杜甫同时的孙愐就说过:“惟陆法言《切韵》盛行于代。”[5]并且孙愐的《唐韵》,正是根据《切韵》修订而成的。孙愐觉得《切韵》虽然盛行,可是,“遗漏字多,训释义少,若无刊正,何以讨论?”[6]所以对它加以修订。因此,杜甫见过《切韵》当无疑问。
除《切韵》外,杜甫还见过哪些韵书呢?杜甫之前的隋唐韵书,几乎亡佚殆尽了,唯一的完本是今藏故宫博物院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宋濂跋本,可谓硕果仅存。好在20世纪初以来陆续从敦煌和吐鲁番发现一批唐五代韵书写本残卷、残片,虽然被斯坦因、伯希和劫往英、法,藏于伦敦博物院图书馆、巴黎国家图书馆等处,但已有王国维、王重民等学者拍摄回国,整理刊行。
迄今收集唐代韵书最完备的本子,是周祖谟先生所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7],此书将上述珍贵的唐五代音韵学资料加以整理、编排,分为七类。这里仅据分韵情况再把它们归纳成三大类:
1.《切韵》韵系(分韵193部)
(1)陆法言《切韵》传写本(残叶、断片)
(2)笺注本《切韵》(长孙讷言笺注)
(3)增训加字本《切韵》(残叶、残卷、断片)
2.《刊谬补缺切韵》韵系(分韵195部)
(4)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5)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
(6)《唐韵》写本
3.(7)五代本韵书
周祖谟先生指出:“以上七类韵书中,除陆法言书以外,著作年代比较清楚的是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和孙愐《唐韵》。”[8]恰好这三种韵书的时代都在杜甫之前,杜甫都可以见到:长孙讷言笺注《切韵》是在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9],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是在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10],此时杜甫尚未出生(杜甫生于玄宗先天元年,即712年)。至于孙愐《唐韵》,据王国维考证有两次编修:一为开元本,其《序》和韵目存于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开元元年为公元713年,杜甫才满一岁;开元末年为公元741年,杜甫才届而立之年。一为天宝本,其《序》今载《广韵》卷首:“时岁次辛卯天宝十载也”,即751年,此时杜甫也才四十岁。因此,杜甫必定见过孙愐《唐韵》。
鉴于以上所述,为考定杜甫作诗是否按当时的韵书用韵,可以把杜诗用韵的实际情况跟上述三种韵书的分韵情况加以比较,从中得出结论。这三种韵书就是《唐五代韵书集存》里的“笺注本《切韵》”、“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和“《唐韵》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