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校雠略》的内容

(三)《通志·校雠略》的内容

《校雠略》的基本内容,是本文后面四个部分所要详加述评的课题。这里为有助于更确切地了解《校雠略》的原始面目,仅抄录其篇目如下:

1.秦不灭儒学论 一篇

2.编次必谨类例论 六篇

3.编次必记亡书论 三篇

4.书有名亡实不亡论 一篇

5.编次失书论 五篇

6.见名不见书论 二篇

7.收书之多论 一篇

8.阙书备于后世论 一篇

9.亡书出于后世论 一篇

10.亡书出于民间论 一篇

11.求书遣使校书久任论 一篇

12.求书之道有八论 九篇

13.编次之讹论 十五篇

14.崇文明于两类论 一篇

15.泛释无义论 一篇

16.书有不应释论 三篇

17.书有应释论 一篇

18.不类书而类人论 三篇

19.编书不明分类论 三篇

20.编次有叙论 二篇

21.编次不明论 七篇

以上凡21论、69篇,犹如一部书的21章、69节。其周详完备,实不可多得;而其字数仅八千多字,可谓言简而意赅。

下面,我们对《校雠略》所概括的郑樵的古典编辑学理论加以全面述评(以下引文凡出自《校雠略》的,都只注出上述篇目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