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记

(二)史记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这是商代史记。“震”指威势。《周易正义》:“震发威怒,用伐鬼方也。”《诗·长发》“有震且业”郑笺:“震犹威也。”“鬼方”:当时西北远方异邦(参见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经典释文》引《仓颉篇》:“鬼,远也。”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鬼方,西北之戎,西落鬼方也,夏曰獯鬻,周曰猃狁,汉曰匈奴,魏曰突厥。”“大国”:指商朝。当时商最强大,统治天下,各国称之为“大邦”或“大国”。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大国盖指殷国也。周人往往称殷为当邦,而自称为小邦,则此大国所指当同。”“有商于大国”是说(周国)受商朝嘉奖。

从《既济》史记“高宗伐鬼方”看,这是殷高宗武丁时的事迹。但两卦所载“伐鬼方”,似乎非同一件事。《六十四卦经解》:“成汤化异方而怀鬼方,复叛于中衰之日,高宗为太子时,奉小乙命而伐之。《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是也。《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五年,周王季厉伐西落鬼戎。又一事也。”《既济》“三年克之”是第一次,“《逸周书》云: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按:非荆楚之荆),三十四年,克鬼方,氐羌来宾。”《未济》“三年有赏于大国”则是另一次,“荆楚(按:此有误)与鬼方同叛,高宗伐之,又命方伯征之。”这“方伯”中即有周王季厉,克胜之后因军功而受赏。但所谓“三年”,当虚言其久(参见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