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古体不合古韵

二、杜诗古体不合古韵

杜甫古体诗的用韵,事实上也不符合上古音的韵部系统。据王力先生研究,古韵凡二十九部:[6]

阴声: 入声: 阳声:

之部  职部  蒸部

支部  锡部  耕部

鱼部  铎部  阳部

侯部  屋部  东部

宵部  药部

幽部  觉部

微部  物部  文部

脂部  质部  真部

歌部  月部  元部

    缉部  侵部

    叶部  谈部

  这二十九部古韵中,有些偶尔可以相通,古人谓之“通转”,实际上是语音变化规律的表现。表中同一横行的韵部互相通押,谓之“对转”。例如“皤”属歌部,“翰”属元部,《周易》贲卦中这两个字却可以押韵:“贲如皤如,白马翰如。”说明这两个字曾是同韵的。此即所谓的“阴阳对转”。表中同一纵列的相邻韵部有些可以通押,谓之“旁转”。例如“华”“夫”二字中古已不同部,但上古是同韵的,所以《周易·大过》中它们是谐韵的:“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这是旁转反映历史音变的例子。但表中有些韵部之间是绝对不能通押的,如之部与质部。

即使考虑到可以“通转”的情况,杜诗古体的用韵也是不符合古韵的。下面,我们将杜诗古体用韵情况与古韵系统作一番对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