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分析
2025年10月13日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分析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焊接性,但是如果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选择不当,容易产生晶间腐蚀和焊接热裂纹。
1.晶间腐蚀(包括刀状腐蚀)
焊缝在450~850℃温度区间停留,或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加热至450~850℃时,奥氏体不锈钢中的碳和铬形成碳化铬,使晶粒边界处奥氏体局部贫铬,丧失耐腐蚀能力的现象(即沿晶粒边界发生腐蚀)称为晶间腐蚀。晶间腐蚀的特点是外观仍有金属光泽,但因晶粒已失去联系,敲击时失去金属声音,钢质变脆。
一般认为650℃为晶间腐蚀敏感温度,奥氏体钢焊缝或热影响区只要在这个温度停留十几秒到几分钟,就会产生晶间腐蚀。
2.热裂纹
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焊缝和近缝区会产生裂纹,而且主要是热裂纹,其原因如下:
1)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导率小,线膨胀系数大,焊接过程中,在不均匀加热的条件下,焊接接头可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
2)奥氏体钢焊缝易形成方向性强的柱状晶组织,促进了有害杂质偏析,易形成晶间液态夹层,增大热裂倾向。
3)因为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较多镍合金元素,再加上硫、磷等杂质的作用,易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增大了热裂倾向。
3.脆性σ相析出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在650~850℃停留时间过长时,可能析出硬脆、无磁性的金属化合物。由于这种硬脆性相的析出,割断了晶间的联系,使该处的塑性和韧性严重降低,而且抗晶间腐蚀性能也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