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2025年09月19日
20.1.2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按Fe-C相图铸铁液冷却过程中,碳除溶解于铁素体外均以石墨形式析出。石墨形成(或石墨化)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石墨化包括自低于液相线C′D′以下温度冷却自液体中析出“一次石墨”,低于共晶线E′C′F′(温度1154℃)共晶成分(C′点含4.26%C),液体转变为奥氏体与共晶石墨组成的共晶组织;以及低于共晶温度E′C′F′以下冷却沿E′S′线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石墨”。
第二阶段:略低于共析温度(738℃)的P′S′K′线以下,共析成分(S′点,含0.68%C)奥氏体转变为由铁素体与石墨组成的共析组织。理论上,在E′C′F′温度以下冷却至室温,还可能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石墨,因为数量极微而常常忽略。
如果按照上述两个阶段转变,铸铁成形后由铁素体与石墨(包括一次、共晶、二次、共析石墨)两相组成。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化学成分、冷却速度等各种工艺制度不同,各阶段石墨化过程进行的程度也不同,从而可获得各种不同金属基体的铸态组织。表20-1是一般铸铁经不同程度石墨化后所得到的组织。
表20-1 铸铁组织与石墨化进行程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