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述
2025年09月20日
4.1 概述
飞机框肋类钣金零件常常用做翼肋、机身隔框或其他骨架零件,数量大。在早期的航空制造业中,此类零件的加工方式多以手工成形为主,需要大量的人工校形才能达到设计的形状,产品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均有一定的下降,且板料表面有大量的锤印迹,影响零件的外观。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设备不断地涌入国内,框肋类钣金零件的成形方法渐渐被机械加工所取代,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橡皮液压成形、落压成形、拉深成形、闸压成形。运用这些加工方法可制造出形状复杂的框肋类钣金零件,减少成形工序次数,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高贴模精度及改善零件表面质量,能够更好地解决零件强度、刚度、尺寸和精度之间的矛盾,这样成形出的零件可以不经修整或少量修整便可直接用于装配,很适合于中、小型航空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框肋类钣金零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加工方法是使毛坯在设备和模具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采用何种成形方法一般依据钣金零件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材料牌号、材料“收、放”部位等因素确定。框肋类钣金零件通常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性设计,平面带弯边,变斜角,外缘变曲率及多减轻孔和加强梗结构零件多采用橡皮液压成形方法;整流罩、半管、波纹板和复杂蒙皮结构零件多采用落压成形方法;而针对筒形、球形、盒形及各种复杂曲面的薄壁立体零件多采用拉深成形方法;对于具有各种平直截面形状的金属板箱、盒壳、肋板、U形梁结构零件通常采用闸压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