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00就是10个100

24.1000就是10个100

2000年夏天,我外出办事回来时,给儿子买了一只全新的篮球,回到岳母家以后,我便带儿子下楼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几个五六岁的男孩子,一会儿在石墩上上上下下地跳,一会儿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跑,一会儿又开始玩捉迷藏,每个孩子都满头大汗,却又不知疲倦。

“来,尨尨,咱们比赛拍篮球吧!”我看孩子们玩得有点累了,就招呼大家过来玩个安静一点的游戏。

“哇,这么新的篮球!叔叔让我先玩会儿行不行啊?”一个戴着眼镜的孩子跟我说。

“稍等一下啊。”我对这个孩子说,又用眼光把每个孩子都扫了一遍,继续说道,“咱们先定个比赛规则再决定谁先玩好不好?”大家都同意了。

“第一轮,你们每个人先报自己能连续拍多少个球,谁报得多谁先拍,其他人一起给他数数,拍够的到后面排队等下次机会,拍不够的取消一次比赛资格。下一轮,再根据大家实际拍球的多少确定顺序,看看谁最后拍得最多,好不好?”孩子们听懂了我的意思,叽叽喳喳地开始报数。

“叔叔,我能拍50个。”一个留着小分头的孩子说。

“我能拍60个。”另一个穿着红色T恤的孩子说。

“叔叔,我能拍80个!”一个剃着光头的孩子大声地喊。

“爸爸,我能拍85个。”儿子信心十足地说,他也不想失去第一个出场的机会。

“叔叔,我能不能说100呀?”小眼镜想第一个拍球,又信心不足,就征求我的意见。

“可以呀,报多少都可以,如果失败了你可得认账,暂停一次比赛资格。”我对他说,“但如果成功了,还可以继续当第一。”

“那我就报100吧。”小眼镜想了想,说。

“好,咱们可得说话算话啊,那你先来,大家给他数数。”我嘱咐完,把篮球交到了小眼镜的手里。

“1、2、3、4……”随着小眼镜拍球的动作,其他的孩子们大声地数着数。

“53、54、55、56……”孩子们数数的节奏更加一致,小眼镜拍得也十分认真,当篮球碰到不平整的地面弹歪的时候,他还追着球拍,孩子们和我也跟着他,离开了一开始拍球的地方。

“67、68……”孩子们继续数数,虽然声音已经没有一开始时那么大,但节奏却整齐划一,院子里也没了他们刚才疯玩时的喧嚣。

69还没喊出声,篮球碰到了一粒小石子,一下子偏离了小眼镜的身边,滚到了一边。

“这个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就拍了68个。”我说。小眼镜受到鼓励,把球捡回来交给了我。

“让这个小朋友歇一歇,下一个该谁了?”我大声地问。

“该我了。”小光头高高地举起手臂,大声地回答道。

“该我了,你报的是80,我报的是85。”儿子生怕自己落后,赶紧解释。

“大家说该谁了?”我向大家确认他们的先后顺序。

“该尨尨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把篮球递给了儿子,他选择了一块平整一些的地面,有板有眼地拍起来。同伴们给他整齐地记着数,数到50多的时候,他还抬起头来跟我说话。

“爸爸,我在幼儿园里拍过80多呢。”儿子看着我说,“所以我应该能拍到85……”话音未落,篮球弹起时碰到了他的指尖,他缩了一下手,篮球立马就歪出去了。

“哎呀,才拍了63个。”儿子遗憾地说,显然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你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说,“拍球的时候不能聊天!停一轮儿再来。”

该红T恤了,他稳稳地拍到了60个以后,自己停了下来,说自己该回家了,小分头跟他住同一栋楼,没拍就跟着他走了。小光头看剩下的孩子不多了,也跑着回家去了。

就剩下了儿子和小眼镜了,我问他们:“咱们还比不比了?”

“比!”俩孩子齐声说。

“好,现在安静了,咱们认真地拍,看谁能拍得更多。”我把篮球递给了小眼镜,“告诉叔叔,你叫什么名字呀?”

“爸爸,他叫方方,是我的好朋友。”儿子抢着说。

“那让方方先拍啊。”我跟儿子说。儿子点头同意了。

这一次方方拍了将近300个,得到了我和儿子的一致赞扬。

在儿子拍球前,我提醒他注意力要集中,并希望他也能拍到300个。儿子在屁股上擦了擦手心里的汗,专心致志地拍了起来,自己也跟着我和方方一起数数。

“300!”儿子自己数到300的时候,双手把篮球使劲地一按,把球推向了我。

我把球接住,说:“看看,你们两个都破了纪录,都很厉害!”

这时候方方的妈妈来喊他回家吃饭,他跟我们道别后,高高兴兴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儿子,再挑战一下自己怎么样?”我趁着儿子兴致高昂,激励他。

“爸爸我应该能拍500个。”儿子信心满满地说。

“我觉得你能拍1000个!”我把他的目标放大了一倍。

“哇,1000个!”儿子夸张地咬着牙说,仿佛要把这个数字咬碎了似的,“这也太难了吧!”

“尨尨你看,你觉得让你拍100个难不难?”我问他。

“不难。”儿子老老实实地说。

“所以你不要被1000吓住,他不就是10个100吗?”我把目标分解下来,说,“每拍到100,咱就重新从1数起,一共数10次100好不好?”

“那爸爸你给我记着到了第几个100啊。”儿子担心自己一心二用,就对我提出了记数的要求。

“没问题,我掰着指头给你数。”我对儿子的要求满口答应。

儿子抱起篮球,用脚把砖缝里的石子踢开,为拍球做好准备,又换着手在屁股上搓了搓,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了声:“爸爸,看好啊。”便开始认真地拍起来。

儿子拍球的节奏保持得很好,不紧不慢,从容有度,每数到100,就重新记数,一只手拍累了,就换另一只手,有时候还用双手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我默默地掰着手指,一直到接近第10个100时,我才提醒他马上就到1000了。

“95、96、97、98、99、100!”儿子跟我一起大声地数着数,当“100”喊出来时,他双手用力把篮球拍了一下,让篮球弹起来一人多高。

让孩子敢于挑战更高的目标,并形成习惯,不是一句空话。而在游戏中让孩子获得挑战成功的乐趣,更可以激发他们的激情。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曾多次用目标分解的方法让儿子挑战原本看起来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渐渐地形成了他不惧困难的好习惯。

卢勤知心话

用目标分解法让儿子挑战更高的目标,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把大目标化为小目标,会减少人的心理压力。日本有一位个子矮小的运动员,获得了马拉松世界冠军,他用的方法就是:在马拉松长跑的路上设立了许多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心中就产生了成就感,越跑越兴奋。小孩子持久力差,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