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73.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北大附中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是要求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这项要求跟我们对儿子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一刚放寒假,我们就让儿子去一间咖啡厅当服务生。

这是儿子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本来我们希望他每天上半天班,以后再逐渐延长到全天工作,但咖啡厅老板说那样不好排班。于是,从社会实践的第一天起,儿子就跟他另一个同学一起每天冒着严寒早出晚归,经常累得回家后话都不想多说。我们看他每天严格按照规定作息,而且从老板处打听到他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也就没有再向儿子问这问那,由他自己体会社会实践的益处。

春节后的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到外面吃饭,因为餐厅人多,点好的菜品迟迟上不来,妻子就跟服务员急了,要求他们加快速度。

“妈,你别跟人家服务员那么急。”儿子说,“我当过服务员,可知道他们有多辛苦,如果后厨忙不过来,客人的抱怨甚至谩骂可全是他们顶着。”

“儿子当过服务员就是不一样,懂得宽以待人了。”妻子说。

“真的是这样,其实服务员都想赶紧服务完让客人走呢,只要客人在就随时都有问题,那服务员就老得盯着。所以,咱们别急,慢慢等着,聊会天儿呗!”儿子说。

“好,那咱就等着。”妻子说,“来,开始聊天。”

“孙士奇,你当服务员的时候也会碰到客人催单的时候吧?”我问。

“经常的事。”儿子说。

“那你怎么应对呢?”妻子问。

儿子看了她一眼,说:“还能怎么办,这边答应马上来,那边赶紧催吧台或者后厨,有时候真的是恨不得自己亲自下厨。碰到脾气不好的厨师,他还跟你急,服务员就得两头受气。”

“你有没有碰到过苛刻的客人?”我对儿子的实践生活来了兴趣,想趁机了解他的收获何在,因为服务好苛刻的客人是需要情商的,我不知道他在挫折面前表现如何。

“啊,”儿子看着天花板想了想,说,“有过。”

“那你说说。”我鼓励儿子把他的经历说出来。

服务员开始上菜了,儿子先对她客气地说了声谢谢,才开始对我们说:“有一次,来了四位客人,他们坐在卡座里,一边两个。我用托盘端了四杯清水过去,店里规定是先上水再接收客人点单。我从里往外依次给客人上水,到最后一位客人的时候,不小心让水杯碰了一下托盘,我那天水倒得也有点儿满,结果就洒在了桌面上,水顺着桌子边流到了客人的腿上,而且当时是冬天,倒的是热水。”

“啊?那客人还不跟你急啊?”妻子惊讶地问。

“搁谁谁不急啊?”儿子举手向又来上菜的服务员示意致谢后,说,“客人‘腾’地就站了起来,跟我说:‘你怎么搞的?’话里还带着脏字儿。”

“你怎么应对的?”我问。

“我赶紧道歉,连声说不好意思。”儿子说。

“客人什么反应啊?”妻子放下筷子问。

“客人就开始数落我,说得很难听。”儿子说。

我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也知道儿子平时的小脾气,就说:“比我们说你难听多了吧?要在家你肯定受不了,得顶嘴。”

“是,”儿子腼腆地笑了一下,说,“可这是客人啊,我心里窝火也不能发。只好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是我不对,给您添麻烦了。’”

“后来呢?”妻子急切地问。

“后来客人还是不依不饶的,我就给他鞠躬,一直弯着腰不起来,他数落一句我就说一句对不起,直到他把气儿消了。”儿子说,“当时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让你受委屈了。”妻子心疼地说。

“有这经历是好事,”我说,“这是活生生的挫折教育案例,你做得还不错。虽然你是实习生,但在客人眼里你就是专业人士,就不应该出错,错了就要承担责任。不像在家里,说你几句你就受不了,一有委屈就闹情绪。作为专业人士,是不能闹情绪的,宁愿眼泪往肚子里咽,也不能让它流下来。”

“那滋味真不好受。”儿子说。

“但你发现没有,你真诚地道歉,就能赢得客人的尊重和谅解。”我说,“如果你闹情绪,客人就会看不起你,就会继续跟你闹。”

“是,我后来强迫自己毕恭毕敬地服务他们,后来他们都夸我呢,买单的时候问我多大了,我说16,有一个客人还要给我小费,我说我们有规定不能收,所以就谢过客人们,拒绝了小费。”儿子说。

妻子放下碗筷,对儿子竖起两个大拇指,说:“儿子厉害,这叫拿得起放得下!”

“应该是放得下拿得起。”我纠正道,“因为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以先要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放得下身段、情绪,才能拿得起事业、尊严。”

“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全心全意的道歉后,不是委屈,而是开心。”儿子深有感触地说。

从那以后,儿子还参加过很多次社会实践和实习,包括在快餐厅洗盘子送外卖,在管理机构整理材料,每到一处,都能赢得实习单位的好评。

卢勤知心话

成长永远包含着冒险、面对未知、尝试新经验、扩展个人的极限,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未成年时的“社会实践”,会让他面对未来时不畏不惧,面对他人理解宽容。拿得起是聪明,放得下是智慧。聪明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