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不着柜台的慈善家
2003年国庆节假期里的一个上午,我正在新搬的家里收拾屋子,接到了老家一位叔叔打来的电话。他儿子上大学复查身体的时候,不幸查出身患重症,需要换肾,无奈退学回家治疗,因为没有医疗保障,家里条件又不好,做手术的钱根本拿不出来,只好向我求助。
虽然我离开老家已经20多年了,而且他的孩子我也不认识,但作为同乡,深知从农村考上大学的不易。于是我了解情况后,让他赶紧把收款人信息发给我。我打算尽快给他寄些钱,以解燃眉之急。
“国富,是谁打来的电话?我怎么听见还要汇钱?”母亲听见我用家乡话通电话,想知道是谁。
“就是我三叔的那个朋友,他儿子刚上大学得了病,急着用钱。”我说。一着急没想起来这位大叔的名字。
“哎呀,你这个大叔他家真可怜呀!”母亲的眼圈一下就红了,“孩子刚上大学就查出来得了重病,说是要换肾,你婶子的肾跟他到是配型,可是手术费拿不出来呀!这段时间把村里的人家都求遍了,也没凑够。”
“咱们帮帮他吧,多可怜呀!”我说。
“可是咱刚花了那么多钱买房子,你手头也不宽裕,所以我和你爸就没敢跟你说他家的事,看来他是实在没办法了,”母亲眼里闪着泪花说道,“这是要命的病啊!”
虽然父母知道我们贷款买房,可他们不知道我们连首付款也是借来的,我们一直瞒着父母是不想让他们操心。我故作轻松地说:“没事,再怎么着我们也比他们有办法。”
“那就尽快给你叔汇点钱吧,越早越好,多少都是心意。”父亲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来对我说。
“孙士奇。”我冲着儿子的房间喊了一声。
“爸爸,什么事?”儿子从他的屋里出来,额头上渗出一层汗珠,脸颊上挂着两道黑灰。刚搬完家,他也在自己的房间里收拾东西。
“走,跟爸爸去趟邮局。”我说,语气十分坚决。
“爸爸,什么事这么着急?”儿子一边跟着我走,一边问。
“咱老家一个爷爷家的孩子生病了,急需做手术,咱们得帮帮人家,给他们寄些钱。”我说。
“我认识那个爷爷吗?”儿子又问。
“你不认识,但是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家的孩子得了很重的病,没钱治疗,所以咱们得提供帮助。”我说。
“那还用爷爷还钱吗?”儿子接着问。已经上了三年级的他,对钱已经很有感觉了,明白有借有还的道理。
“不用还了。”我说。
“那算是献爱心吗?”儿子接着问道。
“算是吧,更准确地说,应该叫捐赠。”我说。儿子“哦”了一声,不再问了。
我们先到银行查了一下余额,存款里只有不足6000元钱了。我取出5000元现金,又带着儿子来到了马路对面的邮局。
“来,儿子,你来填写这个汇款单。”我到邮局指定柜台取了一张汇款单,把儿子带到一个桌子前跟他说。
“我不会填。”儿子说。这还是他第一次办理汇款业务,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填写这张绿色的表单。
“你看,这一栏是汇款人姓名,你写上我的名字,汇款人地址就写咱家地址。”我指着汇款单上的文字对儿子说。
“那金额呢?”儿子看到汇款金额栏问道。
“写5000,大小写都会吧?”我说。
“我会,这个老师教过。”儿子说,“收款人姓名和地址呢?”
我拿出手机,把刚刚收到的短信给儿子看,说:“照着这个写就行。”
儿子认认真真地填好了汇款单,我检查了一下,准确无误。于是让他到柜台前送给工作人员。当邮局工作人员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帮助别人的时候,还笑着夸他是个够不着柜台的慈善家。
“爸爸,你为什么让我来汇款呢?”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又问起了问题。
“因为我想让你也参与到帮助别人的行动里来。”我说,“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尽力提供帮助。”
“哦,品德课上我们老师讲过,世界上的痛苦越分担越小,快乐越分享越多。”儿子说。
“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起那首流行歌曲,把歌词说给儿子听。
儿子高兴得跳起来,帮助别人也让他感到心情愉快。眼里看着他蹦蹦跳跳的样子,我心里想,这是他参与的第一次捐赠,以后我要继续带着他行善助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儿子形成悲天悯人的品格和关爱天下的胸襟。
卢勤知心话
“爸爸,你为什么让我来汇款呢?”这句稚嫩的疑问,恰是尨尨爸爸善心、慈爱的传递。当我们看到父母圈中流行的“带着孩子去旅行”、“带着孩子去购物”、“带着孩子去……”,给孩子展现另一个精彩世界的同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带着孩子去捐款”,它展现给孩子的是爱的世界。爱心是一份情感,爱心是一种关怀,爱心是一份理解,爱心是一种奉献,爱心更需要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