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特殊的捐献

72.特殊的捐献

由于我自己出身贫寒,因此一旦碰到别人有灾有难,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助人行善的时候我会尽量带上孩子,希望他早日建立公民意识,并用实际行动推进社会公益的发展。

有一次在下班路上,我听到广播里说国家角膜库的角膜告急,很多人因此不能复明。我感到自己应该为此做点什么,也想让家人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于是我决定去世后捐献自己的角膜和全部器官。后来经多方联系,我才得知国家还不支持器官捐献,可以捐献的仅限于遗体和眼球。于是,我向北京同仁医院要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希望全家人一起商量后,再决定如何捐献。

周末,我把儿子叫到客厅,跟他商量捐献事宜。此前我已跟妻子达成一致意见,不管儿子意见如何,我们俩肯定至少要捐献角膜。

“孙士奇,你已经快16岁了,”我说,“前两天我听广播说现在角膜库里的角膜严重不足,导致很多盲人无法见到光明。我和妈妈商量好了,决定把我们的眼球捐献出去,想听听你的意见。”

“啊?你们捐献眼球?那你们不就看不见了吗?”儿子惊呼起来。

我意识到儿子对此还一无所知,于是把提前打印好的登记表递给他,让他先看看基本信息。我接着说:“不是现在捐,而是等我们去世后。现在把这张表格填了,等将来我们离世的时候,可能需要你通知医院前来取走我们的眼球,这样我们的角膜就能够让别人见到光明了。”

儿子听我说完,把表格放在茶几上,说:“哦,这样啊。”

我看儿子一时还想不明白,就给他详细介绍起我的基本想法:“你应该还记得祖祖和姥爷吧,他们去世后一个土葬被埋到坟墓里,一个火化后被装进了骨灰盒。我和妈妈将来去世以后,肯定是要火化的,与其变成一棒骨灰,不如将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帮助别人。”

“爸爸联系了很多慈善机构和医院,才知道国家还不能接受器官捐献,只能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或者捐献眼球用于助人复明。所以我和妈妈商量好了,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慈善和公益,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它有几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捐出身外之物,比如捐款捐物。第二种是躬身实践,比如咱去敬老院做志愿者,陪老人唱歌聊天。这都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才能做的,我觉得一个人死后还仍然可以做慈善和公益,那就是第三种,捐出身内之物,比如咱们献出自己的遗体和眼球,在死后还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

“你已经快成年了,我想你已经完全可以理解爸爸妈妈的想法,所以我们希望咱们全家一起做个决定。你也知道,咱家做任何事情,都一直跟你商量的。”

“我知道,”儿子说,“可是这个事我根本还没想过。”

“是啊,所以爸爸才跟你讲清楚再做决定。”妻子补充道。

“你可以今天决定,也可以等到年满18岁以后再决定。”我接着说,“现在咱们有几种选择,第一种是爸爸妈妈希望捐献遗体和角膜,看你是否同意,因为将来这要靠你去完成;第二种是希望你也考虑自己是否捐献,这由你自己决定。我们建议你考虑成熟后也捐献出去,造福社会。”

“我想想啊。”儿子说,“我可以问你们几个问题吗?”

“可以啊。”妻子说,“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捐献角膜我懂了,那捐献遗体呢?”儿子问。

“就是把死者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用于医学研究。”我按照医院的说法说。

“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儿子又问。

“主要是用于一些特殊疾病的深入研究,遗体解剖有利于发现真正的病因或不容易发现的病变机理。”我继续按照医院的说法说,这些问题也是我在向他们咨询的时候问过的。

“如果你们没有得什么特殊的疾病呢?”儿子接着问道。

儿子的逻辑简直缜密到了让我惊讶的地步,看来我们对他多年的判断力培养,已初见成效。我对儿子笑了笑,说:“那就意义不大了,估计可以用于解剖实验或者医学教学吧。”

“既然这样,我觉得你们先捐献角膜吧,我也捐献。”儿子目光坚毅地说,“因为我希望你们身体健康,不要得病。所以捐献遗体的事,咱们以后再说,到那时候我听你们的。”

“那咱们听儿子的吧,遗体捐献的事以后再商量也不迟。”妻子说。

我觉得他们说的在理,而且这又不是什么急迫的事情。于是我看着儿子,说:“那好,就听你们的。但爸爸需要再次跟你确认一下,你愿意为了别人捐献自己的角膜吗?”

“我愿意!”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一家三口,在登记表上填好各自的信息,并郑重地签上了每个人的名字,我和妻子还在儿子的表格上签下了监护人的姓名。后来由我把登记表寄到了北京同仁医院。

不久之后,我收到了医院寄来的“遗体眼球捐献卡”,每一张卡片的正面,工工整整地印着这样一段文字:

我自愿逝世后捐出我的眼球,为盲人造福。为了顺利实现我的愿望,请家属在我逝世后及时与同仁眼库联系。

儿子回家以后,我把卡片给他看,他认真地阅读了这一段文字,并答应我们将来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帮爸爸妈妈实现自己的心愿。

听儿子这么说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种跨越世代的爱心传递之虹。更值得骄傲的是,在我们安息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继续欣赏世间最美的风景。

卢勤知心话

慈善公益捐赠,体现着造福人类的大爱精神,体现着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宽度和高度。这是一对有着大爱精神的父母,他们用行动把孩子引领到了一个极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每个人学习。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世间真正的光明,构筑了跨越世代的爱心传递之虹,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他们教授和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爱心,更是道德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