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失意的中考
2010年7月5日,北京市的中考成绩公布了,儿子总分是531。又过了一段时间,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相继公布了,人大附中普通线和择校线分别是543和539,儿子差8分没能考取他的第一志愿。
对于儿子的中考成绩,我们没有表示丝毫失望,甚至都没有跟他认真讨论这件事,而是根据他考前的愿望,让他跟同学们自由组团去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等儿子领到北大附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向儿子表示了由衷的祝贺。
“这有啥祝贺的,”儿子不无失意地说,“差几分没考上第一志愿。”
“那为啥老师让你所有志愿都填人大附中,说这样能保证你留在本校的时候,你反而拒绝了呢?”妻子问。
“那也太没劲了吧?”儿子反问道。
“你已经很厉害了,从小学到高中都比我们上的学校好。”我实心实意地说。
“我们班有人比我分数低很多,还上了人大附中呢。”儿子心理不平衡地说,“听说是找了学校调剂。”
“反正我不给你找关系。”我说,“考好考坏,是你自己的事。你要不服,高考再补回来吧。”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儿子说,他对我已经了如指掌。
“爸爸才不会去给你找关系走后门呢,自己种的果子自己吃。”妻子说,“你也慢慢长大了,要学会自担后果,不要指望家长。”
“我知道,我也不指望你们帮忙,”儿子拉长声调回应了一句,又说了句心里话,“就是听说比我分数低的同学反而上了人大附中,感觉心理不平衡。”
“我高考失误,上了山西矿院,不也得自己承担?”我用自己的例子给儿子讲道理,“当时我都想复读一年再考,就一直不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是爷爷劝了好几天我才答应上了矿院,也是心理不平衡,不甘心,所以后来才又考了北理工和清华。”
“所以才碰到了妈妈。”妻子笑着说,“要不是你爸爸考砸了,也就没有机会跟妈妈成为同学,就没有咱们一家三口了。”
“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说,“再说,北大附中也是名校,可比我们的中学厉害多了。”
“北大附中还跟人大附中斜对门,跟同学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儿子说。
我听儿子的意思,既有对自己成绩的不满意,也有面子问题,就决定给他鼓鼓气,说:“儿子,人生没有彩排,失误在所难免,世上也不存在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按你的能力,这次中考你确实没有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按我的能力,给你找找关系也许能上人大附中。但是,我和妈妈对你的教育始终坚持了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要让你早早独立。独立的意义,首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方面你已经做得很好,所以你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也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比如这次你自己去上海看世博会,我们就大力支持。但独立的更大意义,还在于自己做事自己担,尤其是在自己失误的时候。你在此前一直顺风顺水,这次中考失利,是你经历的第一次打击。爸爸知道,对你来说,这个滋味不好受,就像我高考失利的时候一样,我心里是又窝囊又不服,也有点后悔。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咱们只能向前看,把这次失意的中考,变成前进的动力。妈妈不是也说过吗?失败也是一个好老师。所以,我希望你能坦然接受失利的结果,尽快摆脱失意的心理,并从失利中总结教训,奋起直追!”
这是我第一次给他一口气讲了这么长的一大段话,儿子听得明明白白,不住地点头。
“儿子,有句话叫作‘知耻而后勇’,”妻子说,“我相信你在北大附中会有更好的成绩!”
儿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说:“好,我想通了,你们看我以后的表现吧!”
卢勤知心话
失意,是生活中常有的事。面对儿子几分之差的失利,尨尨爸爸的一番话诠释了人生的真谛:“儿子,人生没有彩排!成长必须付出代价。”这不仅是说给尨尨听,也值得广大父母思考。人生失意是常态,儿时不经历,长大哪能受得起?当你的孩子考场失意时,你是否也会如尨尨爸爸那般“潇洒”,更在意孩子在人生考场上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