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错了,我向你真诚地道歉

36.爸爸错了,我向你真诚地道歉

2003年3月份,我们接到北大附小的通知,周末要开家长会,正好我和妻子都没出差,我们仨就按照通知要求,早早地来到学校,让儿子在操场上跟同学们玩耍,我和妻子坐到教室里等着开会。

班主任老师先把全班的总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表扬了在学习和品德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几名同学,其中就有孙士奇的名字。我和妻子听见儿子得到表扬,心里美滋滋的。

班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李老师拿出厚厚的一摞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李老师把它放在讲台上,说:“各位家长,上周咱们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叫做‘写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让同学们把这段时间最想跟家长说的话写下来交给老师,这一摞纸都是同学们自己写的心里话,写得很好。孩子们才上二年级,还很单纯,所以都是真正的心里话,不管这些话是好是坏,都是孩子们的心声,希望各位家长认真地看,认真地想,并且跟自己的孩子做好沟通。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咱们真正做到家校配合,良性互动,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好,我现在开始念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麻烦各自的家长到前面来领取。”

……

“孙士奇。”李老师清晰地叫出了儿子的姓名。我起身来到讲台前,从李老师手中接过一张纸,说了声“谢谢”,又回到了座位上。

这是一张经过对折的A4纸。我把纸张打开,跟妻子一起认真地读起儿子的心里话。

这张纸的左侧,画了一幅漫画,一个小孩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泪珠从眼里掉出来,连成了串儿。书桌的旁边,站着一个戴眼镜的大人,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指着写作业的孩子,嘴大张着,唾沫星子溅出来,飞得满纸都是。

纸的右侧,认认真真地写着几段文字,是儿子的笔迹,简洁而又工整。爸爸:

去年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给我讲了两三遍,我以为我听懂了,一做还是错了。于是你就着急,一边拍桌子,一边骂我,还用手使劲捅我的头,把我都吓哭了。

我可能是太笨了,听不懂你讲的问题。以后我在课堂上好好听老师讲课,再也不让你生气了。

其实我也想把作业都做对,可是有时候就是不会。请你以后慢慢地给我讲,好吗?我要是听懂了,就可以做对了。

妻子狠狠地在我胳膊上拧了一把,估计她已经看完了儿子写的心里话。因为还在孩子的教室里,我只好咧着嘴不敢出声。

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那个晚上,儿子找我来问问题,我给他讲了一遍又一遍,他说听懂了,可是一做就错,再讲再做还是做错。我的耐心被耗尽了,怀疑他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于是一边讲一边吹胡子瞪眼,还不停地戳他的脑门,闹得儿子一边哭泣一边做题,直到很晚才把那道题目做对。

一股强烈的内疚感涌上我的心头,尤其是重新看到第二段的时候。这么小的儿子都有颗自责的心,而我在事情过去后竟然没有反思,没有想到儿子竟然受到如此大的伤害。

班会结束了,我们赶紧追着李老师来到了她的办公室,详细地询问儿子在班上的表现,尤其是心理上的点点滴滴。

“孙士奇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李老师说,“不但自己学习好,还喜欢帮助同学。”

“是,那天的题目他怎么都不会,我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就跟他着急了,是我做的不合适。”我说。

“那是不合适啊?就是不对!”妻子气呼呼地说。

“那个学段的数学,难度突然提高了,很多孩子都不适应。”李老师和颜悦色地说,“你们想啊,连孙士奇都不会做的题,其他孩子该怎么办呀?所以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就是不懂才需要老师和家长教他们呢,您说是不是?”

我感觉如芒在背,赶紧说:“对对对,是我的方法错了。您说这该怎么办好呢?”

李老师想了想,说:“其实吧,家长有时候跟孩子着急也可以理解,不过有的孩子皮实,不往心里去,孙士奇是个很内敛的孩子,我觉着你们跟他好好谈谈比较好。他以前胆子小,现在好多了呢,不能再让他没了自信。”

“好,那谢谢您啊,我以后不这样了,拜托您以后多鼓励孙士奇。”我郑重其事地说,妻子看班主任还忙,就把我拽出了办公室。

从李老师的办公室出来,我们约定好先不提这事,只说老师点名表扬了他,于是我到操场上把儿子喊回来,一起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晚饭后,趁保姆下楼遛弯的时候,我把儿子叫到跟前,把心里话的事情跟他说了说,儿子脸上还出现了羞涩的神情,好像是他做错了什么一样。

“孙士奇,爸爸以前答应过你,等你上了小学就不打你了。”我对儿子说,说完从沙发上站起来,儿子也站了起来。

“可是那天我没有做到,爸爸错了,我向你真诚地道歉!”我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

儿子有点不知所措,妻子赶紧过来说了些从中调和的话,就让儿子写作业去了。

儿子进屋以后,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们班会上的一次偶然活动,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更加让人庆幸的是,当时我选择了向儿子真诚地道歉,这可能是对孩子的最大尊重。并且,从那以后,我也履行了对儿子的承诺,再也没有对他呵斥打骂过。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耐心等待的,鼓励赞美比谩骂打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卢勤知心话

优秀孩子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母教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管教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抛弃居高临下的家长作风,蹲下来和孩子一起互助、互爱、互相尊重,相约成长,才能共同进步!及时弥补过失,勇于道歉,承认错误才是树立父母威信,保持在孩子心中形象的最佳秘方,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