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比成绩更重要

67.品德比成绩更重要

儿子上初中以后,感觉时间过得更快了,一转眼就到了毕业季。尤其是进入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各种模拟测试也多了起来,紧张气氛一日胜过一日。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处理邮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我是孙士奇的班主任。”电话那头的人说。

“哦,您好。”我客气地说,“请问您有何吩咐?”

“最近孙士奇的学习状态不太好啊,你们当家长的可得多注意,这马上要中考了。”班主任说。

我听班主任这么一说,感觉问题很严重,因为儿子上学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接到老师的电话,也是第一次听老师反映孙士奇的问题。我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态度恳切地对班主任说:“我们感觉孙士奇在家里的学习状态挺正常的啊,请问他在学校有什么地方表现不佳吗?”

“是这样,这不是没多长时间就快中考了吗?”班主任说,“孙士奇跟我说想继续留在人大附中读高中。他体育没任何问题,可是他还是天天一下课就往操场跑,我觉得他不需要在体育上花精力了。今天叫住他问了问情况,他说在帮助同学练体育。这状态可不行啊!”

“老师,您是说孙士奇在自愿帮助体育差的同学做练习吗?”我跟老师确认他所反映的问题。

“是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把时间用在复习备考上!想考人大附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呀。”班主任说。

“那他还有别的问题吗?”我进一步问道。

“没有了,我打电话就是反映这个问题。”班主任说,“孙士奇学习一直不错,我也是希望他能留在人大附中读高中。”

班主任说完,我紧张的情绪舒缓了下来,说:“谢谢您对孙士奇的关怀。不过孙士奇能这样做,我反而感到很高兴,因为他能在这个时候还去帮助同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应该得到表扬。如果因为这样做而导致他没能考上人大附中,我也一样高兴。”

说完这段话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说话方式可能会让班主任感到难堪,于是诚恳地补充道:“老师,我不是对您反映孙士奇的情况不领情,我是说孩子的品德比单纯的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也是您长期培养的结果,我衷心地谢谢您。”

“不客气。”班主任也客客气气地说,随后就挂断了电话。

晚上回家以后,我特地敲开儿子的房门,向他核实情况。

我问:“孙士奇,你对中考体育测试有信心吗?”

“应该没问题,我平时测试已经得了满分。”儿子说,“1000米测试我初二就可以得满分,引体向上能超出满分好几个,篮球障碍运球也没问题。”

我回归了正题,问:“听说你还天天帮助同学练体育呢?”

“是啊,他跟我是好朋友,啥都好,就是体育不行。”儿子坦诚地说。

我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班主任今天给我打电话,说担心你陪同学练体育会影响中考复习,考不进人大附中。你猜我怎么说的?”

“你怎么说的啊?”儿子好奇地问。

“我说你在这个时候还能主动帮助同学,真的是了不起,就是考不上人大附中我也高兴!”

儿子笑了笑,开始认真地复习功课,我转身走出他的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

在成绩和品德面前,该如何权衡?——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因为我相信,一时的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什么,但高尚的品德才有可能赢得丰富的人生。事实上,儿子在高中没有如愿以偿地留在人大附中,但如果再来一次同样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德字当先。

卢勤知心话

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在当前“分数面前见高低”的教育指挥棒下,做好无功利性的品德教育,是父母的一种大智,也是所有父母都必须在思想理念上纠错的一大领域。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因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