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段旅程

46.人生就像一段旅程

2004年6月25日下午,我正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突然接到了妻弟的电话。他带着哭腔跟我说:“姐夫,爸爸突然呼吸衰竭,正在医院抢救呢,你们能回就回来吧。”我问了一下情况感觉不妙,赶紧跟领导们请了假,同时让妻子也紧急请假,先回家收拾东西。我去儿子学校教室把他叫出来,跟班主任老师请了假,回家接上妻子,一家三口直奔太原。

考虑到京石高速车流量大,我们选择了里程稍微远一些的京张高速,绕道大同,再沿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南下太原,因为新路车少,可以省不少时间。一路上未作停留,我高速狂奔,希望能在岳父弥留之际跟老人见上最后一面。

“爸爸,姥爷怎么了?”一路上妻子一言不发,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汽车驶出北京地界的时候,儿子开口问我,语气里充满恐惧和担忧。

妻子听到儿子的问话禁不住哭出了声,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希望给她安慰,同时对儿子说:“姥爷生命垂危,正在医院抢救,所以我们一定要快点赶回去。”说完我把油门又踩下去一截,发动机轰鸣,汽车飞快地前行。

“那姥爷会死吗?”儿子怯怯地问,这是他懂事后第一次碰到生死问题,心里一定是充满恐惧的。

“儿子别瞎说,”妻子吸了吸鼻子,声音颤抖着说,“姥爷会好起来的。”儿子见妈妈这么伤心,就没再说话

“儿子,人生总是会碰到生离死别,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我不希望儿子对死亡产生恐惧,于是口气镇定地跟他说道:“我两岁多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在我和妈妈结婚前,爸爸的姥爷也去世了。”

“爸爸,那你害怕他们死去吗?”儿子问。

“不能说害怕死亡,应该是害怕跟亲人离别。”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对儿子说,“姥爷生病第一次住院的时候,因为爸爸要照顾姥爷,就把你送回了奶奶家,咱们分别的时候你哭得非常厉害,道理是一样的。”

“哦,我都不记得了。”儿子说,心情平静了许多。

“那时候你才一岁半,”我说,“不同的是,那次咱们分离后还能再见面,但如果这次咱们见不到姥爷,就再也见不到了。”

“嗯,那咱们快点回去吧。”儿子说,“我想见到姥爷。”

“是啊,”我说,“我和妈妈也希望能见到姥爷。”

“那爸爸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看来儿子对死亡已经不再恐惧,转而跟我探讨人生的意义。

“我认为啊,”我想了想,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人生就像一段奇妙的旅程,像一趟旅行路上的火车,有人开车带领别人,有人当服务员服务别人,姥爷是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所以姥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哦。”儿子若有所思地答应着。

“所以,不管姥爷出现什么情况,咱们都要尊敬姥爷,姥爷从小只身来到太原,努力奋斗,把一家子都照顾得很好。我也希望像姥爷一样,把咱家照顾得好好的,你将来也一样,也要努力奋斗,争取过得有意义。”我边开车边给他讲解着,希望这样能缓解他对人生意义理解上的困惑。

等我们赶到家里的时候,岳父已经溘然长逝了。我们虽然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但也把老人家的后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儿子也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死洗礼。

祸不单行,在儿子放暑假后不久的7月19日早晨,我80多岁的奶奶也突然无疾而终,噩耗传来,我们又一次带着儿子狂奔回家。当晚,我低着头在长睡的奶奶身边整整站了一宿,任由眼泪无声地奔涌。

在返京途中,我向儿子简要回顾了奶奶的生平,重申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的观点,儿子虽然还沉浸在连续失去至亲的悲痛中,但可以感觉到他对生命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有了更深的体会。

卢勤知心话

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是成长面对的必然问题。当孩子面对家庭变故,面对亲人离去,适时给他上“如何正确面对生命、面对死亡”的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须。它能让孩子更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使自己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实现真正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孩子面对生命、面对死亡的恐惧。作为父母,不失时机地为孩子补足这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既是责任,也是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