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玩够还差20分钟
小学开学前几天,我们把儿子从太原接到了北京。2001年9月3日,星期一,儿子背着我们给他新买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到北大附小上学了。在报到当天的班会上,老师介绍了班里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我和妻子从中得知,北大附小的校风是“快乐、进取、儒雅、大气”,冰心老人还曾在1991年为孩子们亲笔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
入学班会结束后,我们和儿子告别,并肩走出了校园,就北大附小的校风和冰心先生的题词交换了意见。我俩一致认为,应该让儿子每天痛快地玩一个小时以上,因为玩得痛快,才能专心地学习,家庭教育以德育为主,知识教育则充分相信老师,家校配合,争取让儿子将来成为一个“快乐、进取、儒雅、大气”的人。
儿子第一天放学,我们夫妻俩请了假,跟刚请来的保姆一起去接他回家。
“孙士奇!”妻子见到儿子从校园里出来,就迎上去叫他的学名,我们已经约好从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就不再叫他的乳名了。
“你们今天都干什么了?”妻子好奇地问。
“干什么来?玩儿来。”儿子沿着马路牙子往前走,边走边说,还是满口的太原普通话。
“北大附小好不好呀?”我问儿子。
“好。”儿子干脆地回答。
“你知道‘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吗?”我问。
“知道,老师给我们发的作业本儿上还有呢。”儿子说。
“快让妈妈看看你们的作业本儿。”妻子迫不及待地说。
儿子打开书包,取出一摞作业本,有算术本、生字本,也有拼音本。
“那句话在哪里呢?”妻子在封面上没有看到那句话。
儿子把作业本打开,指着印有冰心老人隽秀字体的本子让我们看。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我们趁机把冰心老人的背景和她的名作《小橘灯》给儿子介绍了一下,说他可以称冰心老人为冰心奶奶。等儿子听明白后,我顺便对儿子提出了要求:“那咱们就每天上课专心地学习,课后痛快地玩耍。每天放学回来,你要至少痛痛快快地玩一个小时,再专心致志地写作业,好不好?”
“好。”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
回家后,我带着儿子在院子里跟别的孩子痛快地玩了足足有两个小时,直到别的孩子都回家去了,我们才回家吃饭。他刚到北京,对语言、人群都很陌生,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带着他跟院里的孩子们一起活动,想让他尽快融入到北京的环境中来。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跟保姆一起把儿子送到了学校,下班后也早早回家,又陪着他跟孩子们玩了大半天。
第三天,开始由保姆接送儿子上下学。我单位有事,晚回来了一会儿,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开始跟小伙伴们做游戏了,看来他已经顺利过渡,交了一群朋友了。于是我没跟他打招呼就上了楼,由着儿子自己在楼下跟孩子们一起玩耍。
我刚喝了口水,儿子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爸爸,你回来了?”儿子看到我,惊喜地问。
“是啊,我加班了,刚回来。”我说完,又转身问厨房里的保姆:“大姐,孙士奇是几点到楼下去玩的?”
保姆从厨房里探出头,抬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说:“我想想啊,孙士奇应该是6点左右下去玩的。我们5点多回来的,他写着作业等了你半天,才自己下楼的,是吧,孙士奇?”
我看了看客厅里的座钟,时针指向了6点40分。我递给儿子一杯水,看他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才说:“离玩够一小时还差20分钟呢,继续玩去吧,7点我下楼叫你。”
“爸爸,我还得继续写作业呢。”儿子说,“老师从今天起就开始布置作业了。”
“‘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你忘了冰心奶奶的教导了?你每天回家先要玩够一小时,作业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我希望儿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也希望他能通过玩耍跟小伙伴们打成一片。
“可是大家都回家了。”儿子说。
“那咱们下楼踢球去吧,爸爸陪你。”我说。
“好。”儿子一听到踢球,马上来了精神。
孩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院子里显得有些安静,不知从谁家的厨房偶尔还传来煎炒烹炸的声音。我和儿子趁着尚未暗下来的天光,兴致勃勃地踢起了球,直到保姆喊我们回家吃饭。
我们回到家里,洗完手在茶几前坐好准备吃饭时,《新闻联播》已经开始播国际要闻了。
卢勤知心话
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看起来是两回事,实际上是一件事,都关系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许多父母们都知道,身体比学习更重要。但当遇到孩子学习和锻炼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前者,因为分数在他们的心中更紧要,更现实,更关系孩子的百年大计。“还差20分钟”,我们向尨尨爸爸学习的不仅仅是理念,更有坚持和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