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修车工

80.月光下的修车工

儿子就要赴美留学了,他去驾校学了车,说到了国外可能会方便些,还学了吉他,说是寂寞的时候可以有些慰藉。

临近出国的一个星期天,我开车带着儿子去领驾照,回家的路上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对他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自己驾车。临行前免不了要准备东西,妻子就让儿子开车,陪她一起去商场,几天下来,儿子开车就已经很熟练了。

8月23日晚上,我父母特地包了饺子为自己的孙儿饯行,饭间我们爷儿仨还喝了几杯家乡的汾酒。

“爸爸,我想起来一件事。”放下碗筷,儿子突然说。

“什么事?”我问。

“我想让你教教我换轮胎。”儿子说,“省得我去了美国,在真遇到需要换轮胎的时候束手无策。”

“你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吗?”我问。

“都收拾好了,昨天晚上还对着清单又检查了一遍,只等明天出发时把洗漱用品带上就行了。”儿子说,“而且今天月亮这么大,也应该看得清。”

“没月亮也不怕呀。”一旁的老父亲笑着说,“我有手电筒。”

“就是,爷爷还有自己的家用电器呢。”妻子开了个玩笑说。

“我给尨尨打下手!”父亲说完就去柜子里找出了那支大大的手电筒。

我们仨来到小区里的停车位上,我把后备箱打开,开始教儿子装卸轮胎,父亲则在旁边打着手电筒,加上皎洁的月光,视线很好。

“你看,这是备用轮胎。”我拉起后备箱里的一个盖板,指着下面的轮胎,说,“旁边是千斤顶,还有螺杆、螺丝刀等。”

儿子按照我的指导,把备胎和工具都取出来,放在地上。

我和儿子趴在地面上,把千斤顶支在特定的支点上,开始摇动摇把,把车体顶起来一些,等悬挂的弹簧松开以后,我抄起工具,把轮毂上的盖子卸掉,又开始一条一条地松螺栓。

“我来吧。”儿子看我松了两条螺栓后说,“这个我会。”

儿子轻松地把所有的螺栓都松开,取下,然后又按照我说的要领,把千斤顶往上摇了摇,直到轮胎稍离地面,然后在一旁看着我把轮胎卸了下来。

“来,把备胎挪过来。”我说。

儿子弯腰去搬备胎,搬起来很费劲。

父亲说:“尨尨,轮胎可以这样滚过去。”说完放下手电筒,给儿子做了示范。儿子轻松地把备胎推了过来,说:“噢,要让它滚动起来,因为滚动时摩擦力小。”

“来吧,搭把手,咱们把备胎装上。”我提醒儿子说。

接下来,我和儿子一起把备胎装到了车轴上。

在我拧紧螺栓的时候,儿子问:“为什么你隔着位置拧呢?”

“应该是沿着对角线拧紧。”父亲说,“这样受力不容易失去平衡。”

“哦,这样啊。”儿子恍然大悟似地说,“幸亏今天让你们教我呢,要不然还真不会换。”

把千斤顶放下来,我又把螺栓紧了紧,还用脚踩着螺杆加力,直到把每一个螺栓都拧得紧紧的,然后又把轮毂上的盖子盖好,让儿子把卸下来的车胎规规矩矩地放进了后备箱,再把工具放好、卡紧。

“好了,修理工同志,该你干活了。”我说。

“好。”儿子答应了一声,开始按照刚才的流程,认认真真地把备胎卸下来,又把原来的轮胎装了上去,直到把备胎和工具全部收好,再把盖板盖上。

“好了,咱们可以出发了。”儿子拍了拍黑乎乎的双手说道。

“别急,再检查一下,地上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比如扳手、螺丝刀什么的。”我说,“做事养成二次确认的习惯。”

儿子便打着手电筒弯下腰检查了一遍,果真发现了一支螺丝刀。

“多检查检查吧,要是在外面丢了东西,再碰到麻烦,可就没办法了。”父亲说。

“是呢,”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收获真大。”

安全第一啊,不管干什么,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出了国更要注意安全。儿行千里母担忧,尨尨你可要记住了。”

“知道了,不光是母担忧,父也担忧,爷爷奶奶也担忧。”儿子连忙回应道。

把车门锁好,我们爷仨往家里走去。路上,儿子搂着爷爷的肩头,场面很是温馨。

第二天,我们全家去机场为儿子送行。进入出发口的时候,他笑着冲我们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就一直往前走了。我知道他不是不想回头,而是害怕看到我们依依惜别的神情。当他的背影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的时候,妻子一下子抓紧了我的胳膊,我看到她眼圈也变红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来,今天是2013年8月24日,31年前的同一天,我背起行囊,坐上火车,去离家100多里以外的长治县求学。

时光荏苒,历史仿佛重现,如今我已身为人父,却始终记得当年的信念——一心要离开生长的地方,只为去更宽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想必,儿子也是抱着同样的信念远渡重洋的。我在默默祝福他的同时,也替自己感到一丝欣慰,毕竟,属于他的天空将会更自由、更广阔!

卢勤知心话

临行前的“修车”,有孩子对未来需求的新技能学习,有父母对孩子的传帮教,有长辈对子孙远离的不舍,更有爱。修车场里,祖孙三代的身影,不仅在传承着技能,更是在表达着爱,是爱的接力,是一幅浓浓的爱的画面。当所有的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始终看得到这种爱的力量流露在字里行间,渗透在点点滴滴。愿天下父母都知道,爱是家庭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