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平台
2007年初夏的一天,儿子早晨上学时说他们班下午开班会,放学会比往常晚一些,我正好那天不需要加班,于是约好下班后去学校接他。
下班后,我来到北大附小西门外等儿子。没过多长时间,一群孩子像小鸟一样从大门里冲出来。我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也自顾自地笑起来。
“叔叔!叔叔!”儿子他们班一名同学高喊着冲我跑过来。他是我大学同学的孩子,我们两家老少都是同学,他家孩子跟我也很熟。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孩子气喘吁吁地说,“孙士奇被评上‘市三好’了,班会上我们都投了他的票!”
“哦,是吗?”我摸了摸他的头,说,“那谢谢你哦。”
“我们都喜欢孙士奇,我还让其他人投孙士奇的票呢。”那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说完又跑着跟同学们玩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儿子背着书包不紧不慢地出了校门。看到我打了个招呼,就跟着我上车了。
“孙士奇,你被选上‘市三好’了?”我发动车以后问儿子。
“都是同学们选出来的,而且还得等市里面批准呢。”儿子对荣誉一向看得比较淡,就把当选“市三好”的事归功于同学们。
“你六年来成绩全优,是很了不起的。”我由衷地说,“爸爸小时候可没你这么优秀。而且你得票率很高,说明你深受同学们欢迎,我更要向你学习。走,我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你表示祝贺!”
“我可不想出去吃饭。”儿子以为我会带他去吃大餐,就先把自己的意见亮了出来。
“咱这次不去吃饭,一会儿我给妈妈报个喜,再带你去参观我们公司,让你看看一个公司是怎么运作的。”这是我临时想到的给儿子的特别嘉奖。
“好啊,我还没去过你办公室呢。”儿子高兴地说,他也为我的奖励方式感到意外。
“这就是爸爸的办公室。”到了我的办公室后,我对儿子说。
“哇,这么大呀!”儿子惊叹道,“比我们老师们的办公室都大。”
我让儿子在我的座位上坐了坐,说:“爸爸每天就是在这里办公的,那边就是北大校园。”
儿子顺着我指的方向看了看,问:“那你坐在这里就可以生产出方正电脑吗?电脑是在哪里造出来的呢?”
我见儿子对产品制造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带着他到各个部门的办公区参观,一边看一边给他详细介绍各部门的职责。他似懂非懂,但听得很认真。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各个区域转完,参观结束后,又回到了我的办公室。
“爸爸,我怎么没有看见生产电脑的地方啊?”儿子继续问。
“你问得很好。”我回答道,“我们的生产基地在东莞和苏州,这里的设计师把技术图纸和生产数量发给他们,他们就可以按照要求进行生产了。”
“那你们公司一共有多少人啊?”儿子又问。
“1000多人吧。这还不包括所有的生产人员,就是在生产线上生产电脑的人。”我说。
“我们班才不到40个人。”儿子说,“那好几个地方的人,每天都怎么联系呀?”
我把电脑打开,进入办公自动化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一边演示一边对儿子说:“这要依靠互联网和专门的软件系统,你看我们都是在这里沟通,有问题能及时协调解决。”
“哇,这么牛啊!”儿子被公司的系统惊呆了,说,“真够复杂的。”
“班级也好,公司也好,还有其他的机构,”我说,“就是一个大的平台,每一个人在里面各司其职,互相支持,才能够有所成就。所以,就像你的‘市三好’的资格是同学们给你的一样,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平台。”
儿子站在我旁边,静静地盯着屏幕。
我看了他一眼,接着说:“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都离不开平台和团队的支持,有句话叫Nobody is Perfect,but a team can be。”
“什么意思啊,爸爸?”儿子对我突然冒出来的英文没理解过来,就问道。
“个人是不完美的,但一个团队可以。”我看着儿子的眼睛说。
儿子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他的团队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他在高中进入学校足球队以后,已经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团队的珍视和热爱。这种良好的团队感,让他明显地有别于同龄的孩子,相信在他步入社会的未来,这也更会成为他性格上的优势。
卢勤知心话
面对荣誉,是选择一味地褒奖,还是冷静地对待?当得知孩子获得“市三好学生”资格时,尨尨爸爸奖励的方式与众不同。一个现代化企业展示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惊叹的同时,也拥有了更高的志向。生活中,孩子需要成才,父母给孩子搭建的第一个平台就是家庭。在家庭这个平台上,父母的正确引领,将是孩子未来成功最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