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C

附录C

2012年12月30日,北大附中要为高三学生举行成人典礼,用隆重的仪式纪念学生们的成长,并正式要求孩子们开始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头一天晚上,儿子在家里试穿了我们特地给他新买的西装,当看到身高一米八三的儿子穿着笔挺的西服站在我们面前时,我和妻子感到由衷的自豪。我们给儿子拍了一些照片,还通过微信把照片分享给了亲朋好友。

儿子试完西装,回房间去了,说要给我们写点东西,还说这是成人礼的一项要求,而且要跟父母交换一下。

儿子回屋以后,我坐在餐桌边,思绪开始涌动起来。联想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联想到我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秉持的教育理念,灵感倾泻而出,我奋笔疾书,如下文字一气呵成——

儿子:

明天就要参加你的成人礼了,爸爸感到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想起了你将近两岁时的那个下雪天,你穿着带有兔子耳朵的棉衣,我带着你去雪地里玩,在冰上骗你跳跃而你摔倒在地却高兴得大笑的可爱样子。

想起了我从清华回到矿院的那个春天,我由于长时间阅读资料,眼睛胀痛,你还穿着开裆裤流着鼻涕却有模有样地照顾我的情景。

想起了你要到北大附小上学前,我和妈妈带着你去测试,当你用逻辑严谨的语言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我和妈妈在门外相视而笑的温馨场面。

想起了我在你小学不会做题时对你发脾气,你眼泪汪汪地写作业的时候。后来你还把那种场景画了出来,希望我不要骂你,我在事后向你郑重道歉时,你还对我进行宽慰。

想起了你在小学快毕业时一本正经地问我为什么父母对你比较宽松,我说这是缘于信任,而你还未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又自信满满的表情。

想起了我在听到你们初三班主任说你快中考了还帮同学体育时,我从心底里对你热心助人的由衷欣赏。

想起了你在跟我探讨赴美求学,我问你是愿望还是决定,你回答是决定时脸上展现出的那股坚毅。

……

作为父亲,我为你高兴,高兴的是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父亲,我为你自豪,自豪的是你具备良好的团队感。

作为父亲,我为你骄傲,骄傲的是你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

具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团队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就具备了成人的良好素质,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在欣慰的同时,又有一些希冀涌上笔尖……

希望你在独立行世的未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精进的追求。

希望你在独立行世的未来,拥有拼搏的意志和创新的思维。

希望你在独立行世的未来,保持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

世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你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就该逐渐放手,让你自由飞翔。

你自由飞翔的时候到了!

愿你飞得更高,飞得精彩!

写完这封长信,我热泪盈眶,在落款处,我这样写到:

深沉地爱着你的父亲 孙国富

于2012年12月29日

第二天的成人礼结束后,我们和儿子交换了信封,儿子的信是这样写的: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几句话/几个字:

没有那么高级的信纸,只能这样将就将就了,见谅。

今天是成人仪式,参加了这个典礼就意味着我成人了。哈士奇平均寿命才12岁,孙士奇居然18了才刚刚成人,也不知道这些年我都干啥去了。

成人礼搞这么一个交换信的环节,还以“成长、责任、感恩”为主旋律,能看出主办方是多么地不会掩饰其真实目的——煽情骗眼泪。这突然让我想起了高一的心智训练,也有这样的一个活动。只不过当时只有孩子给父母写,你们应该还记得。那封信真是我费尽了心思写出来的,大概一辈子的矫情话,那个占了一半吧。因此这封信我并不打算再煽个情、感个人了,不过如果你们看这封信能有一种聊大天、扯闲篇的感受的话,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前几天我把自己的屋子收拾了一下。本来只是想稍微整理整理,给自己腾出一些放脚的地方,结果也不知为啥就变成了全屋的大扫除。扫除这种事儿还是挺有趣的,总是会翻出原来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也会让人想起很多事情。YOU and ME英语,英语九百句,甚至还有那些九连环。我整理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碰过这些东西了。对了,还有放在角落里的小提琴。让我感受深的并不是那把我用的小的,而是另一把大的。很奇怪对吧?我把琴擦过了以后,本想打开仔细看看,可最后还是没有,只是把他们又放了回去。大概我如果拉开了琴盒的拉锁的话,那一天我就收拾不完我的屋子了。我突然很庆幸,还好那天没有收拾照片。

成人了,不说那些以前的东西了。我想小时候我一定也做过各种恶心事儿,我也懒得回忆了。如果现在的我来点评的话,我只能说:“对不起,当时我还没成人,不会做事儿,不会说话。”现在与其再扯原来的事儿,还不如说说以后怎么办。哎,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科班作文写多了,都这套路。不过如果仔细想想,发现没几天能说上话了。再过半年多,我也就从你们身边消失了。你们听到这些是应该欢呼雀跃呢?还是欣喜若狂呢?反正应该会高兴吧,毕竟这么一个烦人的家伙出门了,家里清静很多,更舒适安逸了。而我呢,也能追求自己还没放弃掉的梦想,应该也会很高兴吧。只是长时间难以回家而已。那么这样的话就是皆大欢喜了。

这封信里我没写什么成长、责任、感恩,和活动主旋律极为不符。如果你们看后大为失望的话,那就再看看这页的第一行(指对不起那句话——作者按)吧,以表歉意;如果万一没准你们读后高兴的话,我也算松了口气。哎,憋出这么多字不容易啊!

孙士奇

写于尚未成人的最后一个晚上

如果说我作为父亲在写给儿子的那一纸书信里,饱含了18年来我对孩子的深深父爱,凝聚着我长久以来堆积的情感,那么,儿子的这封信,则是用他的漫不经心,用他的随意调侃轻描淡写地化解了我未曾道出的浓浓离愁,让我满腔的深情被他轻轻地绕指一柔。从此,没有沉重,只有轻松;从此,他飞向远方,带着我们对他的眷恋和爱。

无须道珍重,从不伤离别,我们的心,其实,永远都在一起!

卢勤知心话

18岁,意味着成熟,意味着责任,在成熟与责任的背后,有多少关于父母付出的故事。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在为孩子付出,却不求回报。爸爸给儿子写了长长的一封信,道出了18年陪子成长的心路历程,使我们仿佛看到朱自清散文里有着深沉的爱的父亲的“背影”。向天下所有用心陪子的父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