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的网络领袖

64.人大附中的网络领袖

2007年9月,儿子如愿以偿地进入人大附中,成了一名初中生。人大附中的选修课很多,儿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了德语和足球。他除了在周末继续上奥数班外,我们仍然没给他报其他任何课外班,不给儿子增加过重的负担,而是继续督促他每天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

2008年年初,一位朋友约我吃饭,他家女儿跟我儿子同级,也在人大附中上学,但不在一个班。我们聊完工作上的事情,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孩子身上。

“你儿子挺优秀的。”朋友说,“运动好,学习好,在学校还很有名气。”

“马马虎虎吧,人大附中人才济济,他怎么会有名气呢?”我不解地问。

“我姑娘跟我说,孙士奇是人大附中的网络领袖,粉丝还不少呢。”朋友说。

“这我可不知道。”我很坦然地说。

“他在写博客,据说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呢!前一段时间账号被盗,全校学生都知道了。”朋友说,“这你都不知道?孩子上网你不管他吗?”

我只好实话实说:“在儿子上网这件事上,我一直保持开明态度,没有限制过他。这个时代应该让他们尽早掌握和利用互联网为好。”

“你可真够心宽的。”朋友不无羡慕地说,“我们可不敢让孩子随便上网,网上有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对孩子可不好。”

“什么东西都有利有弊,网上确实有不好的内容,我们平常也总给儿子讲,让他自己判断和克制。”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可孩子毕竟还小,你还是注意点儿为好。”朋友善意地提醒我说,“你是做这个信息行业的,要是能有技术控制孩子们的上网行为就好了,哪些网站能上,哪些网站不能上,可以按照家长的意愿控制,那该多好啊。”朋友突发奇想地说。

“真是个好主意!孙士奇以前玩游戏的时候,跟我说过游戏时间控制器的概念,没准将来还真能开发出一个像样的产品呢。”我说,“我用电脑的时候,会留意一下孙士奇的网站浏览记录,还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之处。”

朋友向我请教了浏览记录的查询方法后说道:“这个方法简单有效,不像我们,都是坐在旁边看着孩子用电脑和上网,生怕孩子受到误导,可是家长一直坐在那里,孩子又会觉得不舒服。”

“是啊,谁都不愿意被人盯着。”我说,“那样孩子们会觉得没有尊严。”

“对,我以后就用你的方法试试。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现在用的也是个土办法,属于事后监管,不过总比我们没办法强些。你赶紧去研发个产品吧,保证受欢迎。”朋友一半认真一半调侃似地说。

晚上我问起儿子写博客和账号被盗的事情,他坦然承认有这回事。我看儿子对我没有隐瞒,感到很欣慰,于是就进一步跟他要博客ID,表示要做他的一名粉丝,他却死活不答应,说这是他自己的私人领地,希望我理解支持。我看儿子说得恳切,出于对他的尊重,也就没有再坚持。

2009年暑假,他准备自己坐火车回老家的前一天,我在他房间里聊天,快11点的时候,儿子说他要赶紧写一篇博客,告诉大家自己要回山西的消息。说完就跑到电脑前,自顾自写了起来,还跟我讨论一些用词的准确性,到这时候,他的私人领地也就自然而然地向我开放了。

儿子写完以后,特地让我看了他的博客。我快速浏览了一些文章,有学校趣事,有心情曝光,还有对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念文章。有一篇还写到了刚刚离世的季羡林先生,文章里说,虽然他不认识季先生,但从爸爸口中得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者,值得所有人怀念。儿子博客的点击量也让我感到震惊,竟然成千上万。

浏览完儿子的博客,我说:“真不错,希望你坚持写下去,我会做你的忠实粉丝。”

第二天,我特地注册了一个网名,在儿子的博客留言栏里,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脚印。

卢勤知心话

开放的网络给了孩子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明的家长去引导。当网络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这帮网络原住民的生命必需品的时候,作为父母,不是是否允许他们上网的问题,而是如何同他们一起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新生活的问题。文中父子间信任的力量一展无遗,他们共享网络生活的实践,更值得每个家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