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产品创意
2005年3月的一个周六上午,我在家休息,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儿子起得比往常晚了一些,洗漱完毕后,一屁股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我感觉他有话要跟我说,就摘掉耳机,放下书本,等着他说话。
“你这听的是MP3吗,爸爸?”儿子问我。
“是啊。”我简短地回答道。
“我班有同学也听MP3,”儿子说,“你知道MP4吗?”
“知道啊,”我说,“MP4是可以播放视频的,MP3只能播放音频。”
“MP4我也见过,”儿子说,“我们班有同学还拿到学校玩儿呢。可是我觉得应该再有个MP5,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动画片了。”儿子双眼闪着光,一副憧憬的神态。
“MP4就可以播放动画片啊。”我说。
“我说的不是普通的MP4,”儿子说,“应该可以录电视节目的那种,现在的MP4做不到。”
我从事过10年的技术研发,现在又分管公司产品中心,听儿子这么一说,马上来了兴趣,连忙说:“你说说,你想象中的MP5跟MP4有什么不同?”
“你看,我们都爱看动画片,所以每天一下课就往家跑。”儿子说,“可是我又喜欢跟同学们一起玩,一玩就误了看动画片,第二天就不知道播出了什么,跟同学聊起来就会被人笑话。”
“这跟MP5有什么关系呢?”我还没完全了解儿子的意思,就用开放式的问题启发他,并耐心地等待着他的解释。
“你看,这MP4虽然能播放动画片,可是得从电脑上拷贝文件。”儿子说。看来他的计算机课学得确实不错,用词都挺专业的。
“是啊,你的意思呢?”我继续启发他。
“所以我们觉得MP4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得有个MP5。”儿子回到了正题,接着说,“MP5应该可以从电视上录节目。这样我们每天下了课可以痛快地玩,踢球什么的,然后回家写作业,第二天把MP5拿到学校,中午休息的时候,再跟好朋友们一起看动画片,这样就不用一下课就往回跑了。”
“太棒了!挺有创意啊!你自己想出来的?”我兴奋地问,毫不掩饰对儿子的赞许。
“就算是吧,我先有了这个想法,跟同学们聊了聊,大家都觉得应该叫MP5,”儿子说,“因为大家说现在的MP4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可是你们下了课玩耍的时候,到了动画片节目时间,MP5又不在家里,咋办呀?”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挑战儿子的设想。
“呀!这个问题没想过。”儿子被我问住了,一下子变得张口结舌。
“没事,这个问题应该有办法解决。”我说,“比如你买两个MP5,学校和家里换着用,一个录节目,一个放节目;或者两三个同学像轮流值日一样,今天用你的,明天用他的。”
“我觉得轮着值日的办法好,这样不用一人买两个。”儿子说。
“还有什么问题呢?”我接着启发儿子,“说不定我们可以开发一款你说的MP5呢。”
“就是大人不在家的时候谁给录节目呀?”儿子说,“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爸爸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一来一往地问问题,变成了一场针对MP5的头脑风暴。
“这是个好问题。”我先肯定了儿子一下,接着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说,“如果能按设定的时间自动录节目就好了。”
“就是,我们每天提前按照时间设定好,就像闹钟一样,到时候让MP5自己录就行了。”儿子拍了一下手,兴奋地说,“第二天跟好朋友一起看动画片,那感觉,多爽啊!”
“就是,好东西跟朋友分享才爽,要不然多没意思啊。”我顺着儿子的意思说道,也是想鼓励他多交朋友。
“所以,要有个MP5多好呀!”儿子感叹道。
“真的是个好创意,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由衷地赞叹道,“孙士奇,我一定把你的创意拿到公司讨论,看能不能研发这么一款MP5。”
周一下午,我把相关的产品工程师叫到一起,聊起了这个产品创意,他们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产品设想,值得好好做个调研。我回家把工程师们的反馈正式告诉了儿子,儿子说这可得赶快做出来,等再过一年半载,他们要为上中学做准备,就没心思玩MP5了。
产品工程师经过技术论证,认为要实现儿子提出的产品功能,需要等数字电视技术的普及,因为模拟电视没有电子节目单,自动录制节目无法实现。那天下班回来,我首先表扬了儿子的创意,又向儿子反馈了工程师们的论证结果。他表示了一丝沮丧,只好无奈地说:“看来只能让学弟学妹们享受MP5带来的乐趣了。”
等数字电视技术开始普及的时候,我已调到方正集团就职,不再负责具体的产品开发工作,加上儿子已经升入初中,动画片已经不再是他的最大爱好,这事也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后来有家公司还真出了一款叫MP5的产品,但功能跟儿子的创意相比,相差很多。而我在后来的日子里,也总是喜欢跟儿子讨论一些产品创意方面的话题,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候,我们更是讨论频频。我从他身上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需求,也得到了更多的产品理念。
卢勤知心话
创造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要鼓励引导,更要付诸实践。父子年龄虽有差异,但在思想的交错、问题的探讨上形成了互补,尨尨爸爸启发式的教育更引起孩子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父亲的行为,不仅是赞许,更是实践。父子在相互汲取营养中,实现了共同成长。相信孩子,给孩子思维一个创意的空间,让他自由驰骋,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