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日”之父

79.“校园开放日”之父

儿子高三下学期开学不久,北大附中决定在2013年5月4日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而且按照学校的惯例,所有的活动,从策划到执行,全部由学生们独立完成,仅有少数教师提供前期指导。儿子报名进了筹备组,几次筹备会议过后,他被推选成了“校园开放日”活动的总负责人。

“爸,妈。”一个周末的早上,儿子把我和妻子叫到沙发上,说,“有个决定我需要请你们把把关。”

“什么事啊,这么正式?”妻子问。

“我申请完学校不是计划先学一些预修课程嘛,现在可能有些变化。”儿子说。

我以为他想退缩,马上接过话茬说:“好汉一言,好马一鞭哦。”

“我知道,我不是害怕学习。”儿子耐心地说,“是这样的,我们学校要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我被大家推选成了总负责人。开放日的时间是5月4号,离预修课考试时间很近,这又是我们学校第一届开放日,如果办好了以后会一直办下去。所以我在犹豫还要不要继续考这个AP(指预修课程)。”

“开放日的活动包括哪些内容呢?需要占用你多少精力?”我问。

“我们已经开会讨论了,决定办成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包括话剧、音乐剧、舞蹈、唱歌、球赛、校史展、校园参观等,而且还想邀请其他学校的同学们参加,全部节目原创,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儿子满怀憧憬地说。

“这么复杂,那是很耗精力的。”一想到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不无担忧地说。

“是的,全部自己来,不过有两位指导老师。”儿子略带自豪地说。

“这活动挺锻炼人的。”妻子说,“而且要干就得用心干好,第一届的意义重大。我觉得跟预修课程比起来,这更能磨练意志和提高综合能力,所以我支持你放弃考试。”

“一心不可二用,我也支持你放弃那个AP课程考试,全力以赴把你们学校的首届‘校园开放日’搞好!”我也赶紧表态支持儿子。

“那就这样定了啊。”儿子自言自语,又像是还没下定决心。

“就这么定!”我斩钉截铁地说。

“好,那我有个问题。”儿子接着又问道,“爸爸,你们单位现在做什么产品?”

“还是IT产品呀,”我说,“这跟你的活动有啥关系?”

“我们想拉赞助呢。”儿子解释道。

“别打我们公司的主意。”我说,“第一,我们产品的主要客户不是学生;第二,即使适合,我们也不会赞助你,因为那是假赞助,要避嫌。”

“那你说哪些公司适合我们去拉赞助?”儿子问。

“什么出国留学咨询的呀,治疗近视眼的呀,卖课外辅导材料的呀,这些都可以去联系,因为学生就是他们的客户。”我说。

“我懂了。另外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其他问题都可以问你不?”儿子又问道。

“没问题,只要不让我出钱就行。”我愉快地答应了他。

后来,儿子陆陆续续地问过我预算编制、活动流程、比赛规则等方面的问题,我总是耐心给他作答。

很快就到了四月底,一天晚上我很晚回家,一推开门妻子就向我告状:“你儿子可是在骂人呢。”我听了妻子说的话,便来到儿子房门外,想听听他是怎么骂人的。

“你这算怎么回事儿,啊?说话还有没有个谱啊?”儿子连珠炮似地大声吼着,“这都多少次了,大哥,你怎么答应了的事总不干啊?总得别人给你擦屁股,你要弄不了你早说呀,还有几天就开幕了,你知不知道啊?”

我没有打搅儿子,而是蹑手蹑脚地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儿子是在骂人呢吧?长本事了啊。”妻子嗔骂着说。

“就让他骂吧。”我说,“碰上老掉链子的主,给我我也得开骂,而且会骂得更狠。”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以后,到儿子房间查看情况,他的房间没有锁门,他还是和衣躺在床上。我刚要转身离开,儿子醒了,说自己几乎一夜没睡。

“我听见你昨晚打电话了,有火发出来是对的。”我说,“这么大的活动,容不得纰漏。”

“嗯,不过还得向同学道歉,毕竟还得让人家干活呢。”儿子张大嘴巴打了个哈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是啊,总负责人,能骂人,更得能服人才行啊,要不成了光杆司令那可不行。”我说,“得空儿就眯一会儿吧,临近活动,休息只能见缝插针了。”

5月4日当天,我带着父亲和妻子来到北大附中参观他们的首届“校园开放日”,几十个项目井然有序,数百名学生志愿参与,上千名家长笑容满面,就是看不到一个老师。儿子拿着对讲机,声音沙哑,但指挥若定,一副大将风度。下午活动结束后,儿子才有时间跟我们合了一个影,我戏称他是北大附中的“校园开放日”之父。儿子听完后赶紧过来拉着我和他爷爷又合了一个影,说以前我们仨在一起是“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从现在起就多了一个爸爸。

这次“校园开放日”,对儿子的锻炼是十分可贵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学生志愿者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更让我感到了后生可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推动世界不断前进的力量,我为有这样的后代而感到自豪。

卢勤知心话

能力,是决定人做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孙士奇的能力在“校园开放日”的充分展示,有自身的因素,更有父母坚强的后盾和对孩子成长过程需求的正确把握。暂时的“舍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舍”与“得”,始终是人生的大智慧,他们的权衡会留给许多父母很深的思考。成绩永远是占第一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