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重点实现“三个转变”
要实现轻化工清洁生产的四个目标,就必须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清洁生产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具体运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更新了,才有可能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1.变环境的局部改良为包括生态设计在内的全面绿色管理
过去的轻化工行业的污染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环境的局部改良,许多清洁生产技术没有系统化,各企业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了某些清洁生产单元技术,局部地、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轻化工行业的污染状况,但远远没有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
今后,轻化工行业应引入生态设计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推行全面绿色管理(TGM)。
生态设计是一种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就开始考虑环境影响,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后续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方法。简而言之,生态设计是指“环境”因素决定设计决策的方向。换句话说,环境是产品开发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一般的传统因素(如利润、功能、美观、环境条件与效率、企业形象和整体质量等)具有同样的地位。在某些情况下,“环境”因素甚至比传统的价值因素更为重要。现代企业逐渐认识到,“末端治理”是治标的方法,而“清洁生产”“生态制造”才是治本的方法。我们知道,产品设计是生产和制造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因此,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从“末端治理”“清洁生产”转向注重产品的生态设计。
清洁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大、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尤其是,清洁生产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绝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环境管理制度并认真地付诸实施。
环境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原材料管理、原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参数的控制、设备仪表维修、开停车和事故的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样品采集、设备定期检修等。环境管理制度中应始终贯彻全面绿色管理的思想。
全面绿色管理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可以理解为:在组织内部,全体员工(上至管理层成员,下至炊事员)都应具有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效益意识。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技术和方法、生产的组织以及生产的环境等,都要考虑环境保护,考虑资源的节约、洁净和有效利用。由此可见,全面绿色管理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华,将生态环境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现代管理模式。
全面绿色管理中的“全面”一词,代表“全面的绿色概念”“全员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和“采用全面的技术与方法”。全面绿色管理适用于全世界各级各类组织,当然,也适用于轻化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推行全面绿色管理,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即要培训员工,增强全体员工的绿色意识,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绿色管理素质的人才;其次,在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技术(清洁技术);第三,开展绿色认证,争取绿色标志;第四,要积极开展绿色营销;第五,对废旧物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物,要实行绿色处理。
推行全面绿色管理与实施清洁生产是完全一致的。推行全面绿色管理是实施清洁生产的根本保证,实施清洁生产是推行全面绿色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推行全面绿色管理,可以将清洁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这对于企业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变轻化工污染的末端控制为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要实现这个转变,就应该从三个方面更新观念。首先,把污染的末端控制观念更新为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观念,牢固树立末端治理不等于清洁生产观念。其次,把传统的生产模式观念更新为清洁生产的生产模式观念。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人类一方面从环境中获取可用资源,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放废物,从而导致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清洁生产则要把物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使废物减到最少,甚至为零。再次,把粗放型生产的观念更新为集约型生产的观念。清洁生产要求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合理定位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采用高新技术革新工艺、节约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削减废物,在企业内外形成优势互补和社会化运行网络,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变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节约、洁净、有效利用
过去,轻化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化学品,主要侧重于其是否有效,而对其是否节约、是否洁净(无污染)不太关心。清洁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能源不但要洁净,而且对环境和人类没有危害,因此,要实现清洁生产就必须将资源的有效利用转变为节约、洁净和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