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副废物的分类

一、制革副废物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制革副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六类。

(1)生皮边角料。生皮边角料指原料皮在投产加工前,按工艺技术要求割下的蹄爪、头皮、尾巴以及修剪的皮边角等。

(2)肉渣和皮下脂肪。肉渣和皮下脂肪指去肉时产生的肉渣、皮下脂肪等。

(3)碱皮边角块。碱皮边角块指脱毛浸灰后的碱裸皮因剖层、修边等操作产生的边角料。

(4)白皮料。白皮料指白湿革(皮)或硝皮在剖层、削匀、修边时产生的副废物。

(5)蓝湿革副废物。蓝湿革副废物指蓝湿革(铬鞣革)坯在剖层、削匀、修边、磨革中产生的下脚料。

(6)带色革坯边角料。带色革坯边角料指经染色、加脂后的革坯在干燥整理、涂饰过程中或成品革修边时产生的下脚料。

2.按是否含铬分类

制革副废物也可分为含铬和不含铬两大类。

(1)不含铬副废物。不含铬副废物是指在铬鞣加工前或采用非铬鞣制革产生的废弃物,故不含铬。诸如原料皮边角料、毛、去肉渣、碱皮、酸皮、白湿皮边角料等。这类废弃物因不含铬目前已得到较好的利用,尤其是原料皮、碱皮边角块回收利用的效益大大提高。

(2)含铬副废物。含铬副废物是指经铬鞣后的革坯在加工中产生的各种副废物,主要有蓝湿革剖层、削匀、磨革、修边产生的不含染料和栲胶等有色物的废弃物;其次是经复鞣染色的坯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类废弃物的主要特征是既含有铬,又含有染料、植物单宁和颜料等,成分复杂、纯化难度大,到目前仍未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