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浸水清洁技术

二、浸水清洁技术

1.酶浸水

浸水一般在转鼓或划槽中进行,其过程可分为预浸水和主浸水两个阶段。传统的浸水工艺一般依赖于浸水助剂,其中主要是使用表面活性剂来加速浸水。但生产实践证明,单独靠表面活性剂来进行生皮的回湿是困难的,尤其是对原料皮较干的部位如臀背部、边缘部位。盐干皮和淡干皮,单用表面活性剂长时间浸水处理,往往会造成大量的皮质损失。

采用酶浸水工艺,情况则不同,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浸水工艺的上述缺点,而且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酶浸水所使用的酶蛋白,能打断生皮在干燥过程中形成的交联键,溶解和除去纤维间质,从而促进生皮的回湿,使其迅速恢复到鲜皮状态。

在酶浸水中所使用的酶主要有细菌和霉菌蛋白酶、胰酶和糖酶,也有配合使用脂肪酶或者单独使用脂肪酶的。浸水酶制剂国内尚无商品面市,据悉已有单位正在研制。国外有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Novocor S、德瑞(TFL公司)生产的Erhazym C、印度Unipell公司生产的Unipell M4酶浸水剂、希伦赛勒赫公司的Aglntan PR以及庄普勒公司的Trupozym MS等。这些浸水酶的主要成分都是碱性蛋白酶,对非胶原蛋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佳作用pH一般在 8~10。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选用糖酶和水解类蛋白酶。

在实际生产中,浸水酶的使用往往是与脱脂并行的。浸水酶的介入,可以破坏原来包裹脂肪细胞的蛋白膜,从而使得大量的游离脂肪分子被脱脂剂乳化而除去。应当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对浸水酶具有抑制作用的脱脂剂。

2.推广转鼓浸水或划槽浸水工艺

传统的浸水工艺,一般是采取水池浸水,其原因是牛皮(黄牛皮、水牛皮和牦牛皮)大多是淡干皮,无法直接进行转鼓浸水。如今的牛皮多为盐湿皮或盐干皮,已经有条件实施转鼓快速浸水了。

研究表明,采用转鼓浸水(或划槽浸水或转鼓—划槽结合浸水),可以缩短生产周期3~4天,节水60%以上。不仅如此,生皮的浸水质量也大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整张皮均匀恢复至鲜皮状态,无溜毛、针孔等缺陷,操作方法简便,劳动强度降低。

3.浸水废液净化回用工艺

制革的浸水过程,用水量大且浸水废液中存在大量的氯化物、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蛋白质以及其他污物等,对环境有较大危害。为节约用水,可对浸水废液进行净化,而后回用,其要点是制革浸水一般为二次浸水。第一次浸水废液可直接排放,第二次浸水废液排入净化池经净化后,泵入第一次浸水转鼓(也可以是水池或划槽)中,进行浸水操作。若水量不够,可以用部分经净化的水洗水、冲洗地面水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