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清洁生产技术

四、软化清洁生产技术

与制革相比,毛皮未经脱毛、碱膨胀、浸灰和复灰处理,纤维比较紧密,成品容易板硬。软化是用生物酶处理毛皮,对皮内的色素、脂肪及真皮表层的纤维间质进行水解,对皮内的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肌肉组织进行水解,从而提高毛皮的丰满度和柔软度。经酶软化后的毛皮,延伸率提高,出裁率高,毛被整齐灵活,无臭味,皮板变软变轻,丰满度提高,皮板不吸潮,透气性透水性好。

酶法软化毛皮的关键是在保毛的基础上使皮板软化,既要防止溜毛和掉毛的现象,又要使皮板纤维分散好。传统方法采用面粉或糠等进行发酵后处理毛皮,称为发酵软化。发酵软化产品质量较高,能减小皮板的厚度,出皮率高。但耗时长(需3~6天),用料消耗大(4000kg/1000张),控制和检验困难,不符合规模化生产需要,已逐渐被淘汰。目前常用的毛皮软化酶制剂有中性蛋白酶(如1398,3942)和酸性蛋白酶(如537、3350)。各种酶软化效果差异较大,以掉毛严重程度排列:7658>1398>298>2709>3942>1203>537>3350。以对皮板软化效果和作用缓和程度排列:3350>537>3942>1398>1203>298>2709>7658。中性酶软化时,pH为7~8,温度为35~40℃,对毛囊作用较强,加之细菌易生长和繁殖,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掉毛现象。酸性蛋白酶大多为真菌酶,适宜的pH为3.0~5.0,作用温和。软化时常有一定浓度的食盐,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易产生掉毛现象。酸性条件对毛被损伤小,作用温和,安全可靠。酸性蛋白酶软化实际上是蛋白酶和酸的协同作用,在酸的作用下,皮纤维产生部分变性,更易促进蛋白酶的水解作用。酶软化前宜分类组批,尽量使原料皮板质相近。酶软化过程中勤观察,避免软化过度。绵羊皮检查用拇指轻推后肷部位,毛绒有脱落现象即认为达到要求;兔皮以皮板感到松软,纵横伸长的性能增加,用拇指轻推后肷部,毛有轻微脱落,即达到要求。中性酶软化时,将溶液的pH降到3.5~4.0即可终止酶的作用;而酸性酶的终止,需要将pH控制在2.0以下,因此,酸性酶软化后,应尽快转入浸酸鞣制工序,结束酶的作用,保证软化的安全。酸性酶软化与浸酸可同浴进行,因而可以节省材料和时间,已广泛应用于毛皮的软化。如亭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TJFUR 4Z88酸性软化酶、Stahl的Distan Bate A Liquid等酶制剂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够代替部分化工材料,避免使用化学试剂造成的污染,在毛皮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毛皮生产中,酸性酶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首先应加强新型具有较高专一性的微生物法酸性酶的研发,其次应加强酸性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此外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生物酶的制造成本,更好地为清洁化毛皮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