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首/ 〔明〕俞 宪

第14首/ 〔明〕俞 宪

趵突泉,和赵韵

蓬莱仙子出山无,谁遣琼浆喷玉壶

势入沧溟元不远,脉从王屋岂能枯。

鲛珠谩自夸三岛,雪浪何须羡五湖

系马夕阳看不足, 波心明月坐来孤。

[选自《趵突泉志》下卷]

【作者简介】 俞宪(1508~1572),字汝成,号是堂,江苏无锡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绍兴府同知、南京刑部郎中、江西按察使司佥事、山东按察使司参议、湖广按察使。好读书,工诗,风格萧雅,著有《皇明进士登科考》12卷、《说诗》24卷、《是堂学诗》24卷(包括《辽海集》《金陵集》《蓬莱集》《辇下集》),辑有《盛明百家诗》324卷、《删正唐诗品汇》50卷。

【注释】 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亦常泛指仙境。《历下十六景诗》作“蓬玄”。宋代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载:神仙居住人间的名山洞府“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是东岳泰山蓬玄洞天。“蓬莱”佳,诗中已云“脉从王屋”,故趵突泉与泰山无涉。仙子:仙女。  ②琼浆:仙人的饮料,常用以喻美酒。  ③沧溟:大海。元:本,原来。  ④鲛珠:神话传说中鲛人(人鱼)泪珠所化的珍珠,此处喻趵突泉喷溅的水珠。谩:休,莫。《历下十六景诗》作“漫”,同“谩”。三岛:指古代传说中的三座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亦泛指仙境。《历下十六景诗》作“群岛”。“三岛”佳,所指明确。  ⑤五湖:泛称分布各地的著名大湖。《国语·越语下》记载,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