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首/ 〔清〕阮旻锡
趵突泉,次赵松雪韵(之四)
风轮下击水轮无①,谁弃千金觅一壶②。
人世难逢慈筏度③,吾生那得爱河枯④。
桃花春水迷秦洞⑤,莼菜秋风忆泖湖⑥。
只恐手中龙杖失⑦,东游万里旅怀孤⑧。
[选自《夕阳寮诗稿》卷九]
【注释】 ①佛教有“四轮”之说,谓世界的构成分为四层,自下而上依次产生,为空轮、风轮、水轮、金轮。“水依风轮”。轮,持载之义。此处可将“风轮”“水轮”作“风”“水”理解。下击:自下而上激荡。击,用同“激”。激:水流因受阻而腾涌、飞溅。 ②战国《鹖冠子·学问》:“贱生于无所用。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壶:通“瓠”,葫芦,可以用之浮于水面。后以“一壶千金”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此句意谓趵突泉美景难得。③人世:石刻作“尘世”。“人世”佳,强调世间之“人”,与后面“慈筏”“吾生”“爱河”等的关联更为显明。慈筏:慈航。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石刻作“津筏”。“慈筏”佳,突出作者的僧人身份,强化诗作的佛教色彩。 ④那:今写作“哪”。爱河:情欲。佛教谓其害如河之可以溺人,故称。《楞严经》卷四:“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⑤秦洞:指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讲的桃花源。有人“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时外人偶入,再去“遂迷,不复得路”。 ⑥莼菜:《晋书·文苑传·张翰》记载:张翰在京城洛阳,见秋风起,乃思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立即辞官驾车而归。张翰:字季鹰,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吴中:今苏州一带,亦泛指吴地。泖湖: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和松江区交界处,今已不存。此处泛指吴地。 ⑦龙杖:《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记载:费长房随一老翁学神仙之道。临别时,老翁给他一根竹杖,说:“你骑上它,任它跑,自会到家。到家之后,可把竹杖丢进葛陂中去。”长房乘杖一会儿就到家了,自己以为离家也就10天,哪知已过去了10多年了。把竹杖投入陂塘,一看竟变成了龙。参见第62首诗注②。 ⑧东游:山东地处中华东方,故称到山东游历为东游。明代吴元泰所著关于八仙得道成仙的神魔小说《东游记》中,也讲述了费长房的故事。此二句意谓游历山东路途遥远,多么希望拥有费长房的龙杖,来去轻松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