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首/ 〔清〕虞二球
2025年08月10日
第53首/ 〔清〕虞二球
趵突泉,次赵松雪韵二首(之一)①
探源何尽通三无②。时看腾湍喷玉壶。
髓伐黄山膏自沃③,派流泺水泽宁枯④。
碧潭气涌涵千顷⑤,银汉光冲吞五湖⑥。
墨泼烟云留碣石⑦,和来响遏岂云孤⑧。
[据清代石刻]
【作者简介】 虞二球(生卒年不详),字天玉,浙江定海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举人,次年戊戌科进士,授甘肃安化知县,为政清静不扰民,受百姓爱戴。康熙八年(1669)以兵部主事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后升户部四川清吏司郎中。十二年(1673)升江南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
【注释】 ①此诗与后一首虞二球诗乃同一石刻,1991年济南出版社出版的《趵突泉志校注·附录》记载,镶嵌于来鹤桥东侧泉池南壁。今无存。②三无: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此句意谓趵突泉源何能探得尽头,它是通向无从知晓、不可捉摸的奇幻境界吧? ③髓:骨髓。伐:伐取。此处用“取”意。黄山:在济南老城区西南30公里处。元代于钦 《齐乘》卷一: 黄山 “山周如城,岱阴诸谷之水,奔流至山西,汇为池,围数亩,不溢而伏,山即渴马崖也。伏流至府城之西而出,即趵突泉也”。岱阴:泰山北面。渴马崖:位于今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膏:脂膏。与“髓”合为“膏髓”一词,比喻事物的精华。沃:盛多。 ④派:江河的支流,泛指江河的流水。 ⑤千顷:指大明湖。 ⑥银汉:银河。此句意谓趵突泉的晶光直冲银河盖过五湖。 ⑦碣石:石碣,圆顶的石碑。此处指泉上各类诗文题记石刻。此句意谓历代文人高士“挥毫落纸如云烟”的题记墨迹,留下了件件石刻。 ⑧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响遏:“响遏行云”的省文。此句意谓高声吟唱与前人诗词的和韵,恍如同前人在一起,岂有孤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