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首/ 〔清〕纪大奎
王雪舟以趵突泉诗索和,有“海上仙踪果有无”之句,感而答之①
莫向三山认有无,茫茫踪迹断秋壶②。
神仙自爱水源净,达者先愁地脉枯③。
坎下洊飞通佛领④,坤灵重辟透明湖⑤。
朗吟我欲庐山去⑥,彭浪声中大小孤⑦。
寺壁间石刻阳明诗云:“绝讶坤灵能尔幻,却愁地脉还时枯。”丙午泉涸,人或以为先见。余谓外身求道,其涸可立而待,丧其源也。吁!逝者如斯,频复可危,顾何时从本地风光认取自家真面目乎?因以质之雪舟。⑧
[选自《双桂堂稿》卷十]
【作者简介】 纪大奎(1746~1825),字向辰,号慎斋,江西临川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以拔贡生充四库馆誊录,次年己亥科举人。五十年(1785)任商河知县,后历署丘县、昌乐、栖霞、福山、博平等县,廉政爱民,轻徭薄赋,所至有政声。嘉庆十一年(1806)任什邡知县,后擢合州知州。道光二年(1822)以病乞归。卒后入祀乡贤祠、合州名宦祠。精研易学,长于考据,对地理、占卜、数学、方志皆有研究。著有《观易外编》6卷、《易问》6卷、《古律经传附考》5卷及《续编》、《笔算便览》5卷、《读书录钞》1卷、《双桂堂稿》10卷及《续稿》12卷、《六壬类聚》4卷等,编纂《什邡县志》54卷、《临川县志》32卷。
【注释】 ①王雪舟:王世腾(1736~1792),字仲升,号雪舟,浙江山阴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进士,历官赵城、淄川知县。善书法。 ②秋壶:指趵突泉。古时以五色配四时,秋为白色。秋亦有萧条、衰落之义。以上两句意谓莫要再把趵突泉认作海上仙山了,泉水干涸,三峰消失,仙踪已茫茫难觅。 ③达者:达人,通达事理的人。④坎下:坎,《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水,为北方之卦,水有就下的性质,故云。洊飞:洊,一次又一次,再次。意谓泉水不停地喷涌飞溅。领:应为“嶺”(岭的繁体字),因传写刊刻而致误。佛岭,指济南城南的千佛山、佛慧山。 ⑤重辟:重开,重新打开。 ⑥朗吟:高声吟诵。作者乃江西人,因眼前风景而勾起乡思。 ⑦彭浪:彭浪矶,亦作澎浪矶,位于庐山以西、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城近旁的长江南岸,古时屹立江中,今与陆地相连,因浪涛激荡有声而得名,与小孤山隔江相望。古人由两山之名的谐音,而演化出“彭郎”乃“小姑”夫婿的传说。参见第49首诗注⑦。 ⑧此按语大意是:吕仙祠墙壁上石刻,有王阳明诗,写道:“绝讶坤灵能尔幻,却愁地脉还时枯。”(参见第6首诗“作者简介”和注释)。丙午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趵突泉干涸,人们或许认为王阳明有先见之明。我想说的是:从自身以外去谋求道行,就如同泉水干涸,立等可见,因为失去了来源。哎!过去的如水流逝,但若频频重复错误却是很危险的。那么何时才能从泉上风光得到感悟,而认清自己真实的样子呢?因之以求教于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