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首/ 〔清〕石韫玉
丁卯正月十七日,偕孙渊如、张萼楼两观察访趵突泉之胜,追和赵松雪诗韵①
印箧封时吏牍无②,翠微佳处共携壶③。
夕阳琐碎千波映④,春气昭苏百草枯⑤。
地脉潜通豢龙井⑥,泉声清入濯缨湖⑦。
昔贤觞咏风流在,暇日登临兴不孤。
[选自《独学庐诗文集》之《独学庐三稿》卷一]
【作者简介】 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又号花韵庵主人,亦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科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1792)任福建乡试正考官,不久任湖南学政。后历官重庆知府、山东按察使兼署山东布政使。因事被劾革职,重回翰林院任编修。嘉庆十二年(1807),因足疾辞官回乡,主讲苏州紫阳书院20余年。著有《独学庐诗文集》《晚香楼集》《花韵庵诗余》《花间九奏乐府》《竹堂类稿》等。二十年(1815)编成《船山诗草》20卷及《船山诗草选》,刊行吴中。道光初年主持编修的《苏州府志》,为世所重。
【注释】 ①丁卯: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孙渊如:孙星衍,字渊如,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六十年(1795)授山东兖沂曹济道道台兼署运河道,嘉庆九年(1804)任山东督粮道道台。张萼楼:张彤,字虎拜,号鄂楼(“萼”乃作者笔误),嘉庆九年(1804)任山东登莱青道道台。观察:清代作为对道台的尊称。道台:清代省以下、府以上一级的官员,主管范围有按地区分者如济东道,有按职务分者如盐法道。 ②印箧:印盒。吏牍:公文。 ③翠微: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④琐碎:细小,零碎。 ⑤昭苏:苏醒,恢复生机。《庄子·杂篇·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此句意谓春天阳和之气生发,枯萎的百草显露生机。 ⑥豢龙:养龙。 ⑦濯缨湖:济南城内珍珠泉以西偏北、大明湖以南,古时有濯缨湖。此处非实指,而是以“濯缨”修饰“湖”。参见第18首诗注⑦、第47首诗注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