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首/ 〔清〕项锡胤
题趵突泉,用松雪元韵,兼和曹顾庵学士、何蕤音侍御二首(之一)①
造物何心自有无②,但将冰雪洒成壶。
仙人为爱楼居好③,高士休煎蟹眼枯④。
岂只千层翻瀑布,也从一勺倒江湖⑤。
清音不比涛声乱⑥,归梦浑忘大小孤⑦。
[据清代石刻]
【作者简介】 项锡胤(生卒年不详),奉天(今辽宁沈阳)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自贵州参政迁江南参政兼副使淮徐道,分守常镇道。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元年(1662)曾对徐州城作修缮。
【注释】 ①此诗与后一首项锡胤诗,以及第60首诗(作者戴本孝)为同一石刻,项诗在前。根据项诗落款,作于清康熙七年(1668)十二月。镶嵌于趵突泉北娥英祠后,东墙内侧。元韵:原韵。曹顾庵:曹尔堪,字子顾,号顾庵,浙江嘉善人。顺治十六(1659)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十八年(1661)罢官。何蕤音:何元英,字蕤音,号监庵,浙江秀水人,曾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②造物:造物者,创造万物的神。此句意谓造物者创造趵突泉无心或有心,对我等凡人来说是天意难问。 ③楼居:指吕仙祠。 ④煎:煮,熬。此处指煎茶,即烹茶。蟹眼: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唐宋时期,人们吃茶用煎茶法,认为在“蟹眼”时将茶投入水中煎煮最佳。水初滚者称“蟹眼”,渐大者称“鱼眼”。此句意谓不将“蟹眼”煎成“鱼眼”,方为高士。 ⑤一勺:形容趵突泉水面之小。《晋书·虞溥传》:“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倒:倾倒。此句意谓趵突泉池虽小,而波涛澎湃轰鸣,状如江湖之水倾注其中。⑥比:同。 ⑦归梦:归乡之梦。浑:全。 大小孤:大孤山、小孤山。大孤山在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中,与湖水入长江之湖口相近。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之中。两山相距40多公里。此二句意谓趵突泉的清音胜过大小孤山下的纷乱涛声,身在此处,乐不思蜀,梦中也忘记归乡了。曹顾庵、何蕤音皆江南人士,故以“大小孤”指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