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首/ 〔清〕李调元

第139首/ 〔清〕李调元

趵突泉 用赵松 雪韵

泺水津津无处无,胡然突出小方壶

鱼翻茶眼汤疑沸,蚌涌珠胎岸欲枯

石可触云为近岳,潭如印月亦如湖

何须七十二泉遍,只此泉令兴不孤。

[选自《童山诗集》卷二十四]

【作者简介】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人。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与其从弟李鼎元、李骥元号称绵州“三李”,与张问陶、彭端淑被后人誉为“清代蜀中三才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四十二年(1777)升广东学政。四十六年(1781)擢直隶通永兵备道。四十七年(1782)因遭诬陷革职入狱,次年遣戍伊犁,途中赎返通州。五十年(1785)回乡,居家著述终老。著有《童山诗集》40卷,撰辑诗话、词话、曲话、剧话、赋话著作50余种。编纂刊印大型丛书《函海》,集书163种。家有藏书楼,藏书数万卷。

【注释】 ①津津:充溢貌,洋溢貌。  ②胡然:忽然。  ③参见第49首诗注④。  ④珠胎:蚌体中正在成长的珠子。岸欲枯:战国《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崖:岸。汉代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故玉处于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者,润泽之所加也。”此诗作者对古语反其意而用之,意谓地下泉水源源涌出,好像还没有孕育成熟的珍珠,令人担心或许会水竭岸枯。  ⑤岳:泰山。为:因为。⑥印月:三潭印月。湖:指杭州西湖。参见第125首诗注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