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上海迪士尼融资方式

一、案例主体简介

1.发展历程

2009年1月,迪士尼宣布与上海市政府签订《项目建议书》,将联合上海市政府,在浦东兴建全球第6个迪士尼乐园。2009年11月4日,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发布:正式批复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2010年11月5日,上海申迪与美国迪士尼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也意味着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式落地。

2.主营业务

乐园公司注册资金1713600万元,股东发起人为上海申迪旅游度假开发有限公司,WD HOLDINGS(SHANGHAI),LLC,后者是美国迪士尼在上海成立的美方公司。乐园公司的功能主要是主题乐园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等,也包括园区内服务提供。

二、融资背景

2009年11月4日,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启动。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发布:“2009年10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我委正式批复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该项目由中方公司和美方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占地116公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游乐区、后勤配套区、公共事业区和一个停车场。”

上海迪士尼项目一期建设的迪士尼乐园及配套区占地3.9平方公里,以1.16平方公里的主题乐园和约0.39平方公里的中心湖泊为核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乐设施(主题乐园)、中心湖与围场河、商业娱乐、旅馆、公共停车场(游客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办公(管理服务中心)、市政设施等,总投资超过245亿元。

三、融资效应

效应一: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迪士尼总体项目将包括一座主题公园、两家酒店、一家零售和餐饮综合体以及一个湖泊。上海迪士尼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项目直接投资额约245亿元,间接拉动的投资规模或为千亿级。

效应二:填补国内旅游产业空白。

效应三:有助于刺激本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效应四:有助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

效应五:有助于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创造众多就业机会。

四、融资筹款方式及其优缺点

融资方式:项目投资达245亿元人民币,所有投资中40%资金为中方和迪士尼双方共同持有的股权,其中中方政府占57%,迪士尼占43 %。其余占总投资的60%的资金则为债权,其中政府拥有80%,另外20%则为商业机构拥有。

股权:中方=2 450 000*40%*57%=558 600万元

美方=2 450 000*40%*43%=421 400万元

债权:中方政府=2 450 000*60%*80%=1 176 000万元

商业机构=2 450 000*60%*20%=294 000万元

中方总投资额=2 028 600万元

美方总投资额=421 400万元

风险类型: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信用风险、施工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货币和汇率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等。

风险识别:由于该项目由我国政府和迪斯尼公司加上债券资金共同组成,60%的资金是债券资金,受到汇率等波动影响比较大。从香港迪斯尼公园运行的情况来看,经营状况也是很不乐观的。该项目投资规模大,面临的政治风险也是很大的。

信用担保结构:由于该项目是由中国政府和迪斯尼公司合资,投资规模过大,而且受到当今除了东京迪斯尼乐园盈利,其他迪斯尼乐园都处于亏损的情况的影响,上海迪斯尼乐园将来的命运如何关系重大。为了上海迪斯尼乐园有个很好的前景,作为中方,政府一定要处理好各项事务,保证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在处理债务中,一定要给予适当的优惠,保证建设后的运营处于较好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迪士尼公司只出了一小部分资金用于一期园区的建设,其主要是以品牌入股投资。

融资风险分析:该项目资金由中国政府和迪斯尼公司加上债券资金共同组成,60%的资金是债券资金,受到汇率等波动影响比较大。

就普遍情况而言,目前在大项目的建设上,签约的项目投资总量都惊人,即便国家发改委在项目审批上会比以往快,但是项目的启动与进展上还要看国家金融政策的情况。

迪士尼项目的融资仍面临着融资以外的几大挑战:一是银行信贷额度捉襟见肘,额度紧张;二是迪士尼项目可能在信贷的期限与利率上要求苛刻。面对未来,上海迪士尼项目尚不能盲目乐观。

【注释】

[1]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时,计算留存利润是以销售利润为依据的,因此本公式中使用销售净利率指标。这里,销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净利率亦即主营业务净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