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学天人思想与西汉文学的经学旨趣》简介
《公羊学天人思想与西汉文学的经学旨趣》这本书是由.韩维志著创作的,《公羊学天人思想与西汉文学的经学旨趣》共有55章节
1
目录
引论:《春秋》公羊学在西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优势地位 一 《春秋》经 二 《春秋》经今古文之争 三 公羊家《春秋》在西汉思想界的优势地位 第一章 公羊派学说影响西...
2
引论:《春秋》公羊学在西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优势地位
...
3
一 《春秋》经
先秦时期,各国记载本国历史的书籍除了少数例外,皆以“春秋”为名[1]。例如,叔向“习于《春秋》”所指乃是晋国的《春秋》;晋国大夫出访鲁国,观书于太史氏,曾见鲁《...
4
二 《春秋》经今古文之争
就大的学术环境而言,西汉二百年的学坛,泾渭分明地分为经古文学和经今文学两大对立阵营。 西汉学坛,基本上是今文经的天下。今文,乃是与古文相对而言,它指的是西汉通行...
5
三 公羊家《春秋》在西汉思想界的优势地位
汉初仅存的《春秋》三家,也和当时其他儒家经典内部众多的师法、门派一样,陷入了无休止的互相诋毁、高自称誉的争夺学界正统的斗争中去,亦即今古文之争。 五部儒经都有内...
6
第一章 公羊派学说影响西汉政治
西汉一代二百年的学术走势大略如下:汉初施行黄老无为之术;武帝发明了外儒内法的利用儒学的策略,昭帝和宣帝继续奉行;元帝以后则是儒学独步天下。而在儒学内部,则是《春...
7
第一节 儒学在西汉政坛的初胜
武帝之前七十余年的汉初,奉行黄老无为之术;武帝以自己的强力,因应形势,废黜黄老,转向儒术。但是,在武帝和随后的昭帝、宣帝时期,施行的是外儒内法的所谓“霸王道杂之...
8
一
汉初近七十年,实行的是黄老无为治术。之所以如此,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黄老思想成为当时的核心思想,有其历史实绩,也有消极意义。它对当时的思想界...
9
二
当黄老方兴之时,儒学早已蓄势待发,等待时机。 汉初最早的儒家思想领袖是为高祖陈说得失的陆贾。陆贾的基本思想当然是儒家,他“一开始就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指导思想的问...
10
第二节 《春秋》公羊学对西汉政治的影响
孙筱认为,“今文经学的政治取向于中央专制集权政体,代表了专制官僚政治的要求”,这就可以解释今文经学尤其是公羊学得宠于时政的原因[36]。 武帝在即位之初,即谋求...
11
一
春秋公羊学对汉政的第一个重大影响,是在如何应对“夷狄”侵扰问题上给出了答案。 既然武帝朝已经处于三世异治的第三阶段,那么,怀来“夷狄”(不成则武力讨伐)就是顺理...
12
二
春秋公羊学对汉政的第二个重大影响,是公羊学成为武帝时期汉帝国的事实上的“宪法”,它成为汉帝国诸多法律的法理源头。 武帝朝的法律,与此前的汉法颇有不同。汉承秦制,...
13
三
春秋公羊学对汉政的第三个重大影响,是公羊家学以致用,积极赞助武帝行封禅大典。 封禅是包括公羊家在内的儒家各派最为重视的国家典礼,是皇帝以天子身份向“太一”神即天...
14
四
春秋公羊学对汉政的第四个重大影响,是公羊家学说在西汉中后期政局走向和指导舆论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公羊家自武帝朝开始,称霸学坛,垄断思想界,但是它的影响力主...
15
第二章 董仲舒的天人之说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行之七十余年,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伴生的新问题。首先,经济虽然高速发展,生产力也得到了恢复,但随之引发的僭越奢侈世风亟待解决。其次,...
16
第一节 天与人的感应互动
董仲舒一生穷治经学,他不仅仅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既有成说,更能够对之加以改造,并将儒学应用于现实政治之中,使之发挥了最大的效用。作为汉初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公羊学大...
17
一
董仲舒理解的天,既具有自然性和神圣性,又具有人伦属性,这是一个混合诸多性质、既质朴又神秘的天。王永祥先生精辟地指出:“在董仲舒那里,自然性、人伦性、神圣性三者,...
18
二
基于上述的对天的理解,董仲舒顺势推出了他的天人感应论。 在董氏的理论体系里,天既然是百神之主、人之曾祖父,它已经颇具神格,有着如同上帝般的神圣、慈爱的特征。天地...
19
三
董仲舒充分吸收了先秦各派思想以及汉初以来思想家们的新发展,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为我所用的恢宏气度,将上述思想中有利于自己思想体系的一切加以收编、改造,从而以集...
20
第二节 人间政治取法天道
董仲舒坚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此为理论根基,他为汉帝国设计了一整套包含专制制度和人伦准则在内的天道政治,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主要构建者,从而对帝国的治国方略、...
21
一
董仲舒将今与古进行对比,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亦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亡盗...
22
二
和此前的儒家大师一样,董仲舒并不迷恋纯粹的哲学研究,经世致用才是他的着眼点所在。他一系列的天人理论,最终目的是改进现实政治。他以天人感应为内核,以三纲五常为基础...
23
第三章 公羊派天人学说的文论内涵
西汉时期公羊学派所设计的天人学说,在其出现之初,是为了解决学术思想问题,主要是在政治思想领域发生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既然它对汉代思想文化领域全方位地发生了作用...
24
第一节 董仲舒的经学化文论
在古代中国,政治思想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诚如英国学者伊格尔顿所言:“文学理论一直与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密不可分。的确,与其说文学理论本身...
25
第二节 权威崇拜与经典崇拜
公羊学说强调个体应服务于集体,强调在权威面前个体的第二属性。公羊学派所强调的权威,既包含政治权威,也包含思想权威和经典权威。政治权威即皇权,不在本书的研讨范围之...
26
一
崇拜圣人和经典,是儒家的一项传统。 据孔子后学所记,孔子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何晏集注:顺吉逆凶,天之命也)、畏大人(何晏集注: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畏...
27
二
在西汉的儒生们看来,圣人和经典已经将宇宙间所有的真理都已经道尽。这两大权威,不仅仅在理论层面具有无可辩驳的指导意义,更因为其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而成为永不过时的、可...
28
三
圣人崇拜与经典崇拜,对于西汉文学,产生了两个后果,除了上述的依经立论,其第二个后果,是模拟文风的盛行。 笼罩一切的天人学说将道提升到宇宙本原的地位,因而导致体现...
29
第四章 公羊学天人思想影响下的西汉文学创作
西汉武帝之后的社会,渐渐被以公羊学为主体的汉代新儒学所覆盖。前文已经较为详尽地探讨了公羊学说的思想内核为天人理论。这一理论由来已久,绝非公羊家独创,而以董仲舒为...
30
第一节 结构设计与写作技法所受的影响
天人之说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对先民的思想发生了作用,但天人理论确确实实的成熟,无疑是在西汉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阴阳五行化的新儒学天人学说对西汉文学产生了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