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之说
2025年09月26日
第二章 董仲舒的天人之说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行之七十余年,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伴生的新问题。首先,经济虽然高速发展,生产力也得到了恢复,但随之引发的僭越奢侈世风亟待解决。其次,政治方面,吴楚等七国叛乱被镇压后,中央政权日益强势,皇帝要想有更多的更大的作为,也无法容忍自己继续垂拱无为。汤志钧认为,儒学因此适时兴起,“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政治理论和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就代替了黄老学说”[1]。汤志钧在此提要钩玄地将儒学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政治理论和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学说”三大核心思想重点标举。三者都是今文经学最为推重的核心要义。今文经学的治学特点,孙筱以为:“其治学目的在于明义理,故疏于训诂;其为学方法在于详今略古,古为今用;其学术取向是通经致用。”[2]今文经学家都致力于把经学定为一尊,乃是因为儒生们坚信经学可以治国,他们以宗教般的虔诚来看待五经,而在五经之中,因为《春秋》经与政治关涉最为紧密,因此,“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政治理论和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学说”三大核心思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今文《春秋》尤其是公羊家的理论密钥。
前文已经说到,公羊学理论是西汉王朝的意识形态,而公羊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理论。天人学说是公羊学几乎所有理论主张的根本的出发点,它极大地影响和塑造了汉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施政模式。而汉代公羊学天人学说的集大成者,是董仲舒,他创造性地融会贯通各家学说,提出了一整套从纯粹的学理到现实的施政的天人理论。董仲舒之后的公羊学家,在天人理论这个核心学术命题上,是基本遵从董仲舒的意见而略有发展的。可以说,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就是汉代公羊学的天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