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中外旅游学术界、产业界和一些政府决策者中,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观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这种观点指导下,世界各国政府、各地旅游企业都对旅游业的发展投以极大的热情,国际旅游业的规模因而得以迅速扩大,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迅速。但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旅游区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远远超过正常状况的人数,对旅游者提供的交通、住宿、娱乐、饮食等多种服务消耗了大量资源,同时,游客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产生的旅游垃圾、旅游业排泄的生活污水,以及旅游活动对旅游区土壤的侵蚀和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也日益突出。
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使“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神话被击得粉碎,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旅游业仅是“无烟”,并非“无污染”。在此背景下,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一种追求、时尚和使命。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现代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以追求文化享受为主的高层次阶段,旅游的过程成为旅游者欣赏文化、体验文化的过程,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的生命力所在,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相依存、互动发展、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从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从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文化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选择。
生态文化旅游是将地方自然风光与特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旅游形式,需要将生态资源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完成统一生态文化系统的建立,为系统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加强人文景观保护,促使当地居民收入得到提高。
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和文化天生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具有文化性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则没有活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将会缺失魅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
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既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契合点,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会带来更加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这一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核,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辟了“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而且也开辟了全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可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大后,这一理念写入党章、载入宪法,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被国际社会广泛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河北省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文化和旅游大省,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省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各地市委、市人民政府以及省旅游和文化发展主管部门,相继举办旅游发展大会,在思想意识和观念上达成了共识。2016年河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保定召开,大会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旅游跨越发展”为主题,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冬奥会、建设旅游强国等重大机遇,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实施新举措,努力把我省旅游业打造成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在叫响“京畿福地·乐享河北”旅游品牌形象的同时,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寄情山水之地、寻找乡愁之处、健康养生福地、山地休憩空间、农业体验社区、庄园经济高地”的壮美画卷。
2017年9月第二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在秦皇岛隆重开幕,本届大会集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经贸合作为一体,以“打造世界一流滨海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主题,以“上山、下海、入村”为三大拓展方向,依托秦皇岛独特的山海文化资源,投资600亿元,打造了滨海度假、海上娱乐、康体养生、山地生态、文化体验、红酒休闲六大业态,38个重点旅游项目,形成了“一廊、双环、七个组团”的格局,向世界展示河北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2018年7月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承德开幕。本届大会以“生态旅游,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打造生态文明旅游新样板、乐享河北新标杆、全域旅游新范例,推动全域、全季、全民旅游产业大发展。
2019年9月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开幕,大会以“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
此外,我省各个地市继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也连年举办地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从河北省和各地市每年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可以看出,尽管大会主题有所不同,但实践证明,举办全省旅发大会是省、市协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能极大地提升承办地旅游产业水平,使以旅游业为引领的新业态不断丰富发展,河北变得越来越美。
除了旅游产业外,河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会展、动漫网游、数字文化、主题公园等新兴产业,建设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邯郸、承德等国家级展演和动漫基地。我们认为,不失时机地打造河北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使其形成产业和规模,让生态文化旅游成为驱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驾马车,应为明智之举。在河北树立起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共同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由全国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