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策建议

六、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系统完善的旅游景区

加大科技投入,抓好常规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区,确定适宜的发展规模。在规划开发前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注重生态和文化的双层保护。努力提升资源质量,培育雄安新区的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尊重地区生态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提升生态区的文化涵养,提高文化区的生态效益,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面对自驾游人数的增长,应加快停车场、房车营地等方面设施的建设。提升整个白洋淀景区的服务质量,投入科技要素,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景区。为容城、雄县的旅游景区建设一套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基础设施。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保护生态文化为基调的生态文化旅游格局。

(二)加大创新要素,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要想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源源不断地投入新思潮,注入更多的创新要素,通过开发设计一些参与性、趣味性强的旅游项目增强游客与旅游产品之间的互动性,提高游客对旅游活动的体验性,从而提高了游客的消费延伸了停留时间。创新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能更好地展示雄安的生态风光,传承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向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旅游资源,突出资源优势,打造雄安特色旅游品牌。

(三)有效整合生态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生态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气息。利用文化来吸引感染更多的游客。开发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人文内涵,传递欣欣向荣的生态文化力量。给游客创造一种最真实自然的文化氛围,加深游客对景区的感受力和认可度,从而增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将自然生态与人文内涵紧密结合,使游客在享受自然所带来舒适环境时又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气息,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享受。雄安发展旅游业要以白洋淀为重点,依托地方资源,将白洋淀的红色、民俗、生态等文化很好融合,将生态景观与文化优势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出雄安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使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展示该地区历史文化的感染力和自然生态的和谐性,共同打造雄安旅游新格局。

(四)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塑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品牌

根据雄安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建立起雄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雄安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树立起雄安自己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品牌。采用多元化、宽渠道的营销渠道策略。采用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投放旅游广告,聘用专业的团队制作精美的图片、视频等,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促销中的作用,坚持持续、反复地宣传雄安旅游的各色产品,推广雄安的旅游形象,促使旅游者能够迅速了解并激发他们的旅游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公关机构、专家人士等进行公关策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主要目标客源市场多次进行大型的公关促销活动。政府部门要定期举办旅游推介会、商品展览会、各种节庆活动等,诚邀相关媒体、业务单位的参观访问,提高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雄安新区会很多大型活动的举办和各界知名人物的到访,可以借助旅游地的真实事件和名人效应做好事件营销。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力量,适时采用人员促销的手段,借助社会化新媒体平台改变落后的营销模式,加强网站的建设工作,不断充实网站内容体系,完善网上业务功能,加大旅游业的推广力度,搞好促销活动。

(五)强化生态意识,加强新区生态保护

以发展雄安新区为契机,将白洋淀生态旅游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加强其生态功能的修复,提升雄安新区整体的文化品位,以生态文化产业为支柱,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注意白洋淀景区水源、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还有古建筑、古遗址遗迹的保护。政府要不断完善保护旅游资源的法律法规,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规范旅游开发商、经营商的行为,定期对白洋淀景区附近的社区居民进行生态教育和旅游培训活动,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修养和生态观念,构建社区居民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良性和谐关系。